美国企业股票回购规模或创历史新高引争议
随着美国主要企业股票回购规模预计将在今年创下历史新高,围绕这一举措的争议再度引发关注。尽管股票回购被视为股东回报的重要手段,但也有人批评其过度成为推高股价的工具。
科技巨头领衔回购潮
根据8月11日(当地时间)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研究机构Birinyi Associates的分析数据,美国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已宣布约9836亿美元(约合1370万亿韩元)的股票回购计划。预计到年底实际回购规模将达到1.1万亿美元(约1500万亿韩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这轮回购潮由苹果和Alphabet等科技巨头主导。苹果计划今年回购1000亿美元(约140万亿韩元)股票,Alphabet则计划回购700亿美元(约100万亿韩元)。金融领域的摩根大通(500亿美元)、美国银行(400亿美元)和摩根士丹利(200亿美元)等也纷纷加入回购行列。值得注意的是,前20大企业的回购规模占据总量近半,显示出回购行为在特定企业的高度集中。
政策红利与企业盈余推动
大规模股票回购背后有着强劲的业绩表现和政策环境的支持。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推行的企业减税政策提高了企业现金创造能力,使得企业更积极地利用盈余资金进行股东回报。通过回购并注销股票,企业可以减少流通股数量,从而提升现有股东的持股价值。这与现金分红并列为最主流的股东回报方式。
市场过热隐忧浮现
但也有观点对市场过热表示担忧。在股价已处于高估值水平时进行回购,可能偏离原本目的,演变为单纯推升股价的非理性选择。价值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尽管持有巨额现金,却在过去一年暂停了股票回购,这一举动被市场部分人士解读为对股市高估值的预警信号。
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CEO拉里·芬克在年度信函中指出,股票回购虽能带来短期股东回报,但不能因此忽视长期增长投资。他强调企业应在维护股价的同时,兼顾面向未来的价值投资。
未来走势仍存变数
这种趋势未来可能随企业业绩和政策环境变化而延续。尤其在高利率环境缓解的情况下,股票回购作为企业现金管理手段可能更加活跃。不过,股价水平与企业价值的背离仍将是投资者需要警惕的重要判断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