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P社区知名人士Pumpius近日发表深度分析,聚焦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起源及其与RippleNet、XRP的对比价值。他指出,常被描述为中立全球系统的SWIFT实际是西方主导的产物——1973年15国的239家银行在比利时组建合作社,取代当时银行间通讯系统Telex。
西方主导的治理架构
Pumpius强调,SWIFT从创立之初就植入了监管框架:该组织注册于比利时,受比利时央行及十国集团央行监管。股东通过国家成员组选举25人董事会,投票权与报文量挂钩,这种模式长期由西方大型银行主导。
关于SWIFT的认知存在信息缺失。这会改变你对#Ripple和#XRP的看法——Pumpius(@pumpius)2025年8月24日
仅传递指令不处理结算
SWIFT不直接转移资金,仅传递机构间指令,仍依赖代理银行链。这迫使银行在多个司法管辖区预存往来账户,导致结算延迟、费用不透明和效率低下。2012年欧盟制裁伊朗时SWIFT切断其银行接入,2022年又移除俄罗斯银行,印证其治理结构可被地缘政治利用。
RippleNet与XRPL的革新
相较之下,RippleNet的按需流动性系统(ODL)通过#XRP实现跨币种实时结算,无需预存账户。XRPL作为去中心化公链,其架构设计确保了中立性,XRP作为原生资产提供透明、可审计的结算,打破西方当局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垄断。
新旧体系的路径分野
SWIFT正逐步迁移至ISO 20022标准,但Pumpius指出这只是对陈旧系统的缓慢升级。而RippleNet和XRPL提供他称为"终极形态"的全球金融结算方案,随着对快速、可审计且政治中性支付基础设施的需求增长,这种不依赖政治掣肘的框架优势将愈发凸显。
Pumpius最终强调,RippleNet和XRP并非SWIFT替代品,而是为实时价值转移设计的全新体系。在全球支付通道持续碎片化的当下,这种根本性差异正变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