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香港Web3协会联席主席Joshua Chu
年轻时,我们常因缺乏经验而遭人轻视。但长辈们又会同时告诫我们:时间站在年轻人这边。比特币这类新兴技术亦是如此——早期充满不确定性,却也孕育着无限可能。我们拥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适应与成长。
中年危机降临的比特币
当进入中年阶段,早期成就与日渐增长的认可(或采用率)往往会蒙蔽双眼。我们开始追逐成功与财富,视野却变得越来越狭隘。这正是比特币当前的处境:终获机构认可,成为每日新闻焦点,每步进展都伴随喝彩与期待的双重压力。这个阶段充满紧迫感、风险与失控的恐慌。
当曾经无限的机遇地平线逐渐收窄,终点前的最后一刻总会显得猝不及防。2025年比特币的急速攀升,正遭遇它的中年危机。作为新兴技术的指数级增长正在消退。近期CleanCore Solutions宣布转型为狗狗币储备公司后股价暴跌60%,这个信号表明投资者对加密货币投机行为日益怀疑,也折射出比特币在日益波动的市场中维持势头的艰难处境。
比特币的保质期
所有技术都有生命周期,比特币也不例外。它仍受制于不可违逆的周期规律:
2013周期实现310倍增长
2017周期增长降至143倍
2021周期急剧萎缩至11倍
2025周期增长仅维持在2.1倍
每个新周期约为前期的四分之一,呈现几何级衰减的警示信号。学术研究显示,非生息资产的价格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当资产沦为"信仰驱动型",市场规律终将使其回归,乘数可能跌破1,从增长模式转为萎缩模式。
作为"信仰资产"的加密货币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曾提出"对区块链的信仰即价值基础"的观点,认为这种集体信念能如滚雪球般创造社会价值。但这种类比忽视了法币背后的货币政策、税收等经济结构支撑。信仰资产缺乏这些价值锚点,其价值完全依赖市场需求与集体信念。
从比特币投资转向区块链基建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往往不是产品,而是支撑产品的底层设施。虽然社交网站、浏览器已成往事,但互联网基础设施历久弥新。比特币最初作为挑战传统金融体系的产品崭露头角,但其底层区块链技术仍基于密码学原理。
相比之下,区块链基础设施包含网络节点、协议、存储系统等确保网络稳定运行的物理与操作组件。随着比特币波动性减弱,早期投资者或转向新型代币,或布局基础设施战略,这两大趋势都指向比特币的未来走向。
生命周期启示录
这个转型揭示根本真理:单个技术无论多么革命性都有期限,而坚韧的基础设施将比产品更长久。当有人提议20年锁仓的比特币储备计划时,不妨自问:家中可有41年前的电子设备?41年前您是否出生?比特币作为2009年诞生的技术,当锁仓代币解禁时将届不惑之年。在这个快速演进的世界里,洞悉生命周期规律对做出明智决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