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连续三年蝉联全球加密货币采用率榜首
印度已连续三年稳居全球加密货币采用率首位。尽管面临繁重的税收政策和不确定的监管环境,该国的崛起凸显了草根参与的强大力量。与依赖机构产品的发达市场不同,印度的加密货币经济主要由零售用户、侨汇和小型投资者推动。
2025年全球加密货币采用指数
该指数通过对151个国家在零售活动、机构参与度和DeFi使用率三个维度的评估显示:印度再次摘得桂冠,而采用模式迥异的美国则攀升至第二位。
印度的草根力量
印度在零售中心化服务价值、机构价值和DeFi参与度等所有关键类别均位列第一。点对点网络和去中心化平台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2023年对离岸交易所实施限制之后。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30%的资本利得税和1%源头扣税政策下,草根用户仍持续参与。这种韧性表明印度的加密货币采用是基于实际需求和使用便利性,而非政策支持。
专家指出,印度的优势来自主要金融中心之外。二三线城市推动的使用增长,往往与侨汇和移动优先服务相关。这些社区依赖加密货币实现低成本转账和替代储蓄渠道,支撑了持续增长。CoinDCX首席执行官Sumit Gupta称该排名彰显了未开发潜力,并表示明确的监管框架将释放更大能量。
差异化的采用模式
美国从2025年的第四位跃升至第二位,其增长主要源于机构活动,包括现货比特币和以太坊ETF的批准。北美地区全年录得2.2万亿美元交易量,同比增长49%,其中大部分通过受监管渠道完成。
这与印度模式形成鲜明对比:美国由金融机构和ETF主导,而印度则由小型投资者和去中心化渠道引领。两国代表了数字资产发展的两种不同路径。
亚太区成为增长引擎
除印度和美国外,亚太地区成为加密货币采用增速最快的区域。该地区链上交易量同比增长69%,达1.4万亿至2.36万亿美元。巴基斯坦和越南与印度共同构成主要推动力。
拉丁美洲以63%的增速紧随其后,撒哈拉以南非洲凭借侨汇和移动支付实现52%增长。这些数据表明新兴经济体将加密货币应用于实际需求,而非投机行为。
韩国则因监管趋严和零售友好政策减少,排名下滑至第15位。
全球格局的分化
报告显示全球呈现分化态势:发达市场通过监管和机构手段影响采用,而新兴经济体则依赖侨汇、储蓄和支付等日常需求。印度持续领先表明,即使在限制性环境中,加密货币采用仍能取得成功。其草根力量预示无论监管如何变化,数字资产将继续成为数百万人日常金融活动的一部分。
随着亚太地区成为增长最快区域,加密货币采用中心正进一步向南半球转移。印度社区的韧性和点对点系统的崛起,或将塑造未来数年的全球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