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市场的恐惧正逐渐消退
曾经被视为投机雷区的加密货币市场,如今正被花旗集团等机构视作巨大的试验场。随着监管框架日益清晰,机构投资者正像购置房地产般大举布局比特币。银行业纷纷跟进:数字资产托管、ETF、稳定币支付......变革已然开始。
核心动态
• 花旗计划为美国新法规下的稳定币储备资产提供托管服务
• 瞄准目前由Coinbase主导的加密ETF托管市场
• 已在纽约、伦敦和香港开展全天候区块链支付测试
• 与瑞士SIX合作推进私募市场资产的分布式账本代币化
花旗集团全面布局加密三大支柱
花旗向来不做表面功夫。其加密战略直指命脉——托管业务,且绝非普通托管。首要目标是稳定币储备资产的托管,这些储备通常锚定美国国债或现金等安全资产。
花旗合作业务主管Biswarup Chatterjee表示:"为稳定币背后的优质资产提供托管服务是我们的首要切入点。"
挑战Coinbase的ETF托管霸主地位
该银行同时剑指加密ETF托管市场。目前贝莱德通过IBIT管理着880-900亿美元资产领跑行业,但这些ETF需要安全存储大量BTC。Coinbase虽占据八成份额,花旗正蓄势破局。
值得注意的是,花旗在区块链领域早有布局。其与瑞士SIX数字交易所合作推进私募资产代币化,旨在使这些证券能像普通银行转账般高效流通。
即时支付革命重构金融秩序
在ETF和代币化之外,花旗在支付领域另辟战场——实现纽约、伦敦和香港枢纽间24/7运转的代币化美元转账。这对传统银行体系的缓慢结算堪称颠覆。
更突破性的是,客户可直接即时转换稳定币与美元。据Chatterjee透露,针对这些实际应用的客户磋商已进入深度阶段。
监管东风助力
美国《GENIUS法案》要求稳定币必须1:1锚定安全资产,这对拥有金库资质和专业储备的花旗堪称天时。若效仿摩根大通发行自有稳定币,其或将快速成为行业基建。
数字转型的深远影响
这场有备而来的转型不仅冲击Coinbase等加密巨头,更迫使金融科技公司直面华尔街传统劲旅的降维竞争。
花旗加密战略关键数据
• 稳定币流通量预估2.5万亿美元(麦肯锡数据)
• 美国比特币ETF持有130万枚BTC,占总供应量6.2%(Bitbo数据)
• 代币化市场规模2030年或达5万亿美元(花旗预测)
• 集团内部已建立全天候代币化美元支付网络
花旗绝非固守传统金融的银行。在区块链、ETF和人工智能领域早有布局。面对美国数字美元立法进程,其明确拒绝可编程央行数字货币的立场,恰似对"平台型国家"的独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