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自动取款机在美国面临监管收紧
随着欺诈和犯罪问题日益引发关注,加密货币自动取款机(ATM)正遭遇美国监管机构越来越严格的限制。这种曾被视作加密货币普及风向标的设备,由于允许用户匿名买卖或兑换加密货币,如今正受到立法者的严密审查。
全美监管趋势
联邦调查局(FBI)数据显示,2024年已收到近1.1万起加密货币ATM欺诈投诉,涉案金额超2.46亿美元。多个州和城市已开始实施限制措施:
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
该市5月中旬全面禁止加密货币ATM,此前一名老年人被骗超5000美元。当地警方统计,自2023年以来已发生31起相关诈骗案件。
华盛顿州斯波坎市
6月17日颁布禁令,市议员保罗·狄龙指出:"这些设备已成为诈骗者首选工具。"禁令将清除现有所有ATM终端。
密歇根州格罗斯波因特法姆斯
实施预防性限制:单日交易上限1000美元,14天累计限额5000美元。市议会声明称需防范"居民成为欺诈交易受害者"。
亚利桑那州
5月12日通过法案规定:新用户单日限额2000美元;10日后老用户限额10500美元;欺诈案件30天内退款。
阿肯色州
总检察长披露2024年投诉金额超40万美元。新法要求运营商必须验证老年用户身份,14天内可申请欺诈退款。
重点州监管措施
科罗拉多州
美国退休人员协会指出:"诈骗规模令人震惊,科罗拉多消费者受害尤甚。"新规要求境外转账必须提供交易凭证。
爱荷华州
7月1日新法生效当日,总检察长即起诉两大运营商。法律规定新用户单日限额1000美元,手续费不得超过15%。
缅因州
参议员表示诈骗案是"国际犯罪网络针对弱势群体的系统性行为"。法案将手续费限制在3%或5美元以内。
马里兰州
7月新法要求运营商必须登记备案,有受害者起诉称ATM被故意设置在低收入老年社区。
行业影响与全国化趋势
FBI统计显示,超60%的加密货币ATM诈骗针对老年人群体。威斯康星州等地区最新提案要求运营商必须取得汇款执照并收集用户身份信息。
随着各州监管趋严,加密货币ATM运营商面临盈利压力。新牌照要求、身份验证规定以及手续费上限等措施,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行业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