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2021至2025年间究竟有多少加密货币消亡?

2025-09-01 01:24:42
收藏

加密货币行业从2021年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项目爆发潮

在投资者FOMO情绪、低利率环境以及NFT和DeFi兴起的推动下,数以千计具有独特用例的新代币涌入市场。部分代币在上市数月内便实现数十亿美元市值,推动整体行业估值飙升。



泡沫破裂后的残酷现实

随着市场情绪降温与流动性枯竭,许多项目无法兑现承诺。薄弱的底层逻辑、拙劣的运营管理乃至赤裸裸的骗局,导致无数代币崩盘或遭弃,沦为所谓的"僵尸币"。追踪这些失败加密项目对投资者和行业至关重要——这有助于识别风险信号、完善尽职调查流程,并将资本引导至可持续的创新而非短暂的热点。



何为"死亡代币"?

死亡加密货币指已丧失实际功能的项目代币,常见判定标准包括:

  • 从主流交易所下架,丧失主要交易渠道
  • 官方社媒长期停更,显示社区活跃度归零
  • GitHub代码库遭废弃,表明开发团队停止维护
  • 持续出现接近零的交易量,反映市场需求枯竭

满足多项上述特征的项目,往往已同时失去技术支持和市场信任。



年度数据透视:2021-2025

以下为2021至2025年间按年度统计的死亡加密货币清单




典型案例分析:鱿鱼游戏币与TerraUSD

鱿鱼游戏币(SQUID)在2021年底因蹭网飞热剧IP引发关注。开发团队将其包装为P2E项目,承诺高额回报。但在代币上线后立即实施"抽地毯"骗局,使币价从2800美元瞬间归零,投资者血本无归。

同样,Terra(LUNA)作为知名算法稳定币项目,其锚定美元的UST在2022年5月崩盘。危机爆发分为三个阶段:先是巨额赎回打破锚定机制;随后团队试图通过置换USDT和抛售比特币储备来稳定币价未果;最终UST持有者大规模销毁UST铸造LUNA,引发恶性通胀,导致双币价值归零。



代币死亡的五大诱因

加密货币的消亡往往源于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



骗局与庞氏结构

"抽地毯"骗局中,开发团队突然抽离流动性卷款跑路;庞氏项目则依靠新投资者资金支付早期参与者,直至整个体系崩塌。



融资后团队弃船

部分项目通过ICO筹集资金后,团队便销声匿迹。即便初衷良好的项目,也可能因资金耗尽或产品不可行而被迫放弃。



代币经济模型缺陷

代币释放过快会导致通胀失控,而缺乏实际效用的代币则迅速丧失市场吸引力。合理的代币经济需要平衡供应机制、明确使用场景并设计持有激励。



外部不可抗力

包括黑客攻击消耗流动性、监管禁令导致下架,以及类似2018/2022年的系统性市场崩盘。



社区运营失败

当开发团队停止更新进度、回避社区质疑或未能兑现路线图承诺时,投资者信心将逐步瓦解,最终导致流动性枯竭。



对加密行业未来的启示

随着监管完善与投资者认知提升,优质项目的存活率可能提高。未来加密项目的生命力将取决于:严谨的尽职调查、真实的场景价值以及活跃的社区建设。行业或将朝着更少但更具韧性的方向发展,构建在可持续性与信任基础之上的创新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