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Web3协会联席会长Joshua Chu撰文指出
上周香港发布的《LEAP数字资产政策宣言2.0》备受瞩目。港府承诺建立全面监管框架,统一牌照制度并"扩大代币化产品范围"。但在这表面举措之下,隐藏着更具战略意义的动作——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持有方中国宣布将通过香港持牌交易所清算没收的数字资产。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实为中国精心布局的战略组成部分,旨在将香港打造成主导性虚拟资产枢纽及中国的战略市场操作平台。
战略聚合:双重定位的枢纽
香港不仅将成为区域虚拟资产中心,更将肩负中国全球战略的关键支点角色:作为加密货币缓冲池、市场价格调节器以及数字人民币流动性的前沿指挥所。
监管基石
表面上看,LEAP政策占据媒体头条,但理解战略需穿透表象。这些政策真正的威力在于中国清算数字资产决策带来的流动性注入。该机制将使香港获得影响全球虚拟资产市场的空前能力。
香港监管框架可追溯至2022年《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修订,在证监会积累自愿参与制度经验后,通过强制牌照制度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纳入监管。这一关键举措既符合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标准,也成为虚拟资产立法的首块基石。
2025年8月1日即将实施的《稳定币条例》是第二块基石,为法币挂钩稳定币发行人设立专门牌照制度,由金管局监管,要求1:1储备、健全赎回机制及严格风控。
2025年6月推出的LEAP宣言2.0进一步完善框架:统一牌照、扩展代币化产品、推进跨行业应用与人才发展。其不仅满足国际监管要求,更立志构建"推动香港登顶全球数字资产领导地位"的体系架构。
流动性武器化
流动性是市场命脉。与美国的"只持不卖"战略储备不同,中国将没收资产通过香港交易所转化为市场流动性的策略,赋予香港(及中国)调节价格、稳定市场、应对地缘压力的主动权。
正如稀土控制权让中国在美中贸易谈判中占据优势,加密流动性的掌控将使中国能有效影响美国新建加密储备的价值。这种权力平衡的微妙转变意味着:控制流动性即掌控市场话语权与定价权。
影响与应对
该战略根本性改变加密领域力量平衡。依托中国清算通道的特殊地位,香港在吸纳机构资金、深化市场流动性方面具有决定性优势。中国则获得强有力的地缘政治工具,可通过精确的流动性管理调控全球加密货币估值。
美国面临战略困境:继续维持缺乏市场影响力的被动储备?还是建立新机制制衡香港日益增长的流动性控制权?市场参与者、法律从业者及立法机构需深刻理解这种动态博弈——合规框架需应对流动性驱动市场带来的监管挑战,风险管理策略需预判战略流动性引发的波动。
终极杠杆
Web3市场的核心是流动性与信息。当LEAP政策吸引眼球时,真正的棋手落子在于中国的加密资产清算注入政策。这种注入使香港成为极具活力的市场价格调节器,掌握多数司法管辖区难以匹敌的流动性武器。
相比之下,美国受制于僵化的储备政策,新加坡受限于市场规模,迪拜则困于监管碎片化与高运营成本。香港"掌握所有王牌",而这次中国更同时掌控着所有流动性筹码。
成熟监管框架、全球第二大加密资产储备的直接通道、自主流动性战略部署能力的三重优势,使香港在Web3生态中获得无可比拟的高地。这座城市能实时调节全球加密价格,在稳定的投资者友好环境中吸引机构资本并培育创新。
流动性是这场竞赛的终极杠杆,而香港掌握着开关。理解这种多层次战略,对明晰把握快速演变的数字资产格局至关重要。未能洞察者,终将在博弈中落于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