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及其经济影响
区块链技术通过其核心组成部分——分布式账本、加密技术和代币经济等,在数字经济中实现了去中心化、安全性、透明性、匿名性和真实性,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比特币作为区块链的代表,自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区块生成以来,已经稳定运行了13年,通过工作量证明(PoW)算法在没有中介的情况下维持系统稳定,并在整个市场中占有超过40%的份额。
区块链的演变与挑战
以太坊平台通过Solidity编程语言实现了数字自动合约,占据了去中心化应用(dApp)市场的约73%。区块链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从加密货币扩展到了分布式身份认证(DID)、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不可替代代币(NFT)等领域。
截至2022年5月,全球市场上(根据CoinMarketCap)已有超过19,500种加密货币,如果包括未在交易所上市的代币和私有区块链(如Hyperledger),估计总数超过65万,并且预计将继续增长。
尽管区块链在日常生活应用和数量增长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其挖矿电力消耗、高价值波动、逃税和非法交易、投机和诈骗币等负面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其本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评估。
区块链在数字经济中的地位
几年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智能化时代的关键词主要是超高性能(AI、超级计算机等)、超连接(6G、互联网等)和超真实(MR、全息图等)。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WEF)上的全球学者们评论称“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改变世界”,区块链开始被视为追求超信任(加密货币、DID等)的关键词。
2022年,主要国家将区块链视为有前途的增长动力之一,并开发了高性能共识算法和跨账本技术,以及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和元宇宙等应用技术和服务。
区块链的历史与理论基础
区块链并非一夜之间出现。从分布式账本和主网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比特币之前的30年里,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SHA、ECC等)、电子签名、默克尔树、共识算法(PoW、PoS等)和智能合约等先行技术已经在1979年提出,并融合形成了区块链。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看,区块链的起源可以追溯得更远。1689年,启蒙运动思想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在其著作《政府论》(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中提出了天赋人权(Natural Rights)的重要性,这改变了近代民主历史的进程。今天,在数字世界中,任何人都拥有不可侵犯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并通过分布式共识算法等技术实现,这被视为区块链的核心。
区块链与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对区块链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等学者认为,价格形成的最终来源是消费者的主观价值评估,要理解主观主义和经济现象,必须从个人行为出发,货币不是由统治者创造的,而是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自发产生的。这与21世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和加密货币的代币经济理念一脉相承。
代币经济与行为经济学
代币经济(Token Economy)作为加密经济的基础,与行为经济学理论密切相关。行为经济学不预设理性和合理的经济人,而是研究实际人类行为,分析如何行动及其结果,这在分布式共识和奖励机制中得到了应用。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其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中探讨了在风险决策中如何做出选择,这与区块链核心原理中的善意自愿参与者激励机制相似。
加密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加密经济尚未成为正式学科,因此没有明确的定义,但通常被认为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并连接虚拟资产的新经济系统。作者将其定义为“在数字网络中生产、流通、消费产品或服务,或交易、储蓄、投资货币和资产,或注册、使用、管理信息和内容时,应用区块链或加密货币平台、协议和应用程序等所进行的所有经济活动”。
加密经济与实物经济和数字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实物经济中,土地、物品、商品等的交易流通遵循供需法则、稀缺性法则和收益递减法则;数字经济中,互联网和在线数字交易流通遵循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和收益递增法则。而加密经济则在区块链基础上,通过加密证明法则、共识有效法则和分布式连接法则,将稀缺性法则应用于数字资产。
代币经济的前景
区块链技术并非万能,但在现有ICT系统无法解决不公平经济活动和法律问题时,区块链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替代方案。特别是在个性化、多样性、自由主义、抗审查性和自我信息主权等趋势下,区块链解决方案被证明更为有用。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智能化时代,理想的经济社会应保证透明性、公平性、真实性、价值性、自主性和效率。以平台为中心的依赖经济应与互联网主权和数字转型共同促进共享经济,并最终与加密经济社会共存。
治理结构应从垄断的中央化转向去中心化的分权和分布式,形成一个多方可直接或间接参与的生态系统。平台和中央化并非完全负面,其积极面也应得到认可。为了控制负面因素并推动更理想的经济社会,应将区块链融入现有ICT系统,提供超信任。
代币经济的未来发展
在区块链基础上,代币经济将呈现多种形态。首先,现实世界中的法定货币(如美元、韩元等)在可替代和实物领域,相同单位的货币可以等值交换。房地产和艺术品等则在不可替代和实物领域,作为唯一对象存在。其次,虚拟世界在可替代和无形领域增加了代币化,不可替代和无形领域增加了证券化,形成了区块链基础的代币形式。加密货币在可替代和无形领域,相同代币可以等值用于资产、交易、证明和费用。NFT内容在不可替代和无形领域,作为唯一对象认证,并以不同价值的代币注册、交易和流通。
混合世界则是现实与虚拟的混合交互,如与实物相关的DID身份证明或不可转让的个人经验/声誉可以以代币形式发行。通过以太坊标准ERC(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区分,实用代币(FT)为ERC-20,不可替代代币(NFT)为ERC-721和ERC-1155,不可转让代币(NTT)为ERC-1238。
我们已经在全球数字经济社会中通过互联网、分布式网络和卫星通信等自由交换信息,并生成、流通和管理各种内容(文字、音频、照片、视频等)。为了更高效地实现经济社会,需要超高性能、超连接、超真实和区块链基础的超信任共同发挥作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以下建议:1)在超高性能领域,应突破现有技术限制,掌握数据为中心的计算技术、人工智能处理器和量子计算机等核心技术。2)在超连接领域,应在6G移动通信、光通信、智能互联网和卫星通信等所有领域建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3)在超真实领域,应实现立体空间真实感媒体、情感内容、智能交互和全息图等混合现实,实时再现机器和人类的情感。4)在超信任领域,应通过高性能分布式共识算法、用户中心智能合约、自我主权身份认证、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安全性同时满足的解决方案,以及奖励和惩罚的代币经济,解决经济社会不公平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平台、内容和服务的完成度将提高,自然也能克服处理速度(TPS)和区块链三难困境(Trilemma)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