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评论员SMQKE近日分享了一份来自马来西亚国家银行(BNM)工作论文的 provocative 观点:"未来XRP等私有代币可能在银行体系外广泛作为支付手段,替代流通现金(CIC)或银行存款。"该帖在X平台引发病毒式传播,反映出市场对数字代币可能演变为传统存款体系替代方案的浓厚兴趣。SMQKE的适时引述将焦点聚集在马来西亚对代币化金融工具的先锋探索上。
从工作论文到广泛讨论
这一观点源自BNM工作论文(WP3/2025)《现代货币基本原理及其在央行数字货币(CBDC)中的应用:伊斯兰教法探索性分析》。这项深度研究将现代货币视作由资产负债表惯例支撑的社会建构,并评估私有代币是否终有一天能发挥类似银行存款的功能。2025年7月——马来西亚央行报告称XRP或取代银行存款,而比特币和以太坊被认为不适合支付系统"XRP等私有代币未来可能在银行体系外广泛作为支付手段,替代流通现金或银行..."pic.twitter.com/WhAUYbhQdw——SMQKE(@SMQKEDQG)2025年8月11日
研究者们系统梳理了法律、伊斯兰教法和审慎监管维度,指出虽然XRP等代币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实际应用前必须完善监管合规与宗教适配框架。
XRP的独特优势
BNM特别提及XRP具有战略考量。XRP账本专为低成本、高吞吐量支付及近即时结算设计——这些特性与支付级代币的预期特征高度契合。这些技术优势使XRP成为诠释私有代币如何在特定条件下模拟或补充日常交易中银行存款功能的绝佳范例。
比特币与以太坊的对比
论文刻意对比了XRP与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货币。虽然后者作为去中心化价值存储资产表现强劲,但其价格高波动性、有限吞吐量及共识机制使其难以胜任日常支付或可扩展结算轨道。我们正在推特,关注我们以获取联系:-@TimesTabloid1——时代小报(@TimesTabloid1)2023年7月15日
这一逻辑支撑了BNM将比特币和以太坊归类为"不适宜支付工具"的结论,特别是与XRP等优化方案相比较时。
理解深层含义
需重点强调的是,BNM工作论文属于探索性质而非政策导向。尽管研究显示出对私有代币应用场景的开放态度,但央行尚未推行任何政策变更。各国央行必须在创新与货币稳定间取得平衡——存款脱媒及其对货币控制力的潜在影响仍是首要考量。不过BNM的探索使马来西亚跻身于积极评估私有数字代币在未来支付架构中作用的央行前列。
马来西亚的下一步
工作论文为未来合作奠定基础。可能路径包括代币化支付试点计划、CBDC整合研究以及符合伊斯兰教法的监管框架。任何实际应用都需要分阶段推进——从法律修订到消费者保护措施——方能使XRP等代币真正意义上补充或复制银行存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