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新货币与支付系统:谁在缺席?
当审视一个旨在替代旧体系的新货币或支付系统时,只需关注合作伙伴名单中缺失的成员,便能洞悉其替代目标。以今日揭晓的Facebook主导的Libra协会为例,其与传统金融世界的显著脱节之处一目了然:银行机构的缺席!
Libra协会的支付网络布局
Libra协会汇聚了众多支付网络巨头,包括Visa、MasterCard和PayPal,这三家均位列全球最大支付网络之列。这些企业将助力交易路由,支持商户与P2P(点对点)支付接受,例如完成至个人钱包和商户的“最后一公里”转账。
此外,线上支付处理商如Stripe和PayU,也位列其中,他们确保在线商户支付的顺畅无阻。加密货币原生企业如Coinbase、Xapo、Anchorage和Bison Trails,以及电信公司Iliad和Verifone,均加入了这一阵营。大型商户如eBay、Booking.com、Mercado Libre和Farfetch,亦赫然在列。
银行缺席的背后
然而,引人注目的是,诸如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集团等主要银行机构却集体缺席。这些银行每年通过发行信用卡、作为商户处理商/收购方,以及在复杂支付体系中提供其他商业与零售支付服务,坐收数十亿美元的手续费。在一个以极低费用实现全球商户与P2P无摩擦支付的世界里,这块业务极可能面临瓜分。
进一步而言,银行在美国及其他国家受到严格监管。仅列举摩根大通需应对的部分监管机构,就足以令人头晕目眩。因此,银行对涉足已成熟的加密货币持谨慎态度,实属情理之中。对于一项最早于2020年启动、诸多细节尚待敲定的“稳定币”项目,他们显然并未准备好成为其创始成员。
挑战与未来
尽管如此,部分银行如摩根大通,正积极推进“加密货币”项目,如JPM Coin,而像Silvergate这样的专业银行,则为加密货币相关企业提供银行服务。然而,Facebook与Libra协会提出的构想极具颠覆性:一种由一篮子资产支持的、非国家性质的货币。这一构想若被广泛接纳,将对较小国家央行构成挑战。
当然,Facebook与Libra协会正幕后努力,以平息美国、英国等地监管机构的疑虑。事实上,他们近期为此在英国聘请了一位资深游说人士。但现实依旧:从监管与依赖关系角度看,这些政府与央行几乎与全球各国的大型银行深度交织。谁能忘却2008年美国的《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即所谓的“2008年银行救助”?
事实上,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已“呼吁七国集团央行行长——全球货币体系的守护者,为七月份会议准备一份关于Facebook项目的报告。”仅此一点,便不难理解为何Facebook支持的Libra协会中,无一主要银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