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成加密货币挖矿新热点
科技巨头思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大学校园已成为加密货币挖矿的最新热点。该报告于3月5日通过科技新闻媒体PCMag发布,思科研究人员调查了各行业的加密货币挖矿情况,以确定每个领域的挖矿规模。
校园挖矿规模惊人
研究人员的调查工作借助了思科旗下的安全产品Umbrella完成,该产品通过追踪客户网络连接来阻止可疑的加密货币挖矿和其他可能具有恶意的活动。研究发现,大学生已成为美国第二大数字货币矿工群体,约占全国加密货币挖矿总量的22%。
校园挖矿规模仅次于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后者以34%的占比位居第一。思科排名中突出显示的其他行业包括医疗保健和媒体行业,分别以7%和6%的占比位列第三和第四。
校园挖矿模式解析
思科威胁研究员奥斯汀·麦克布莱德解释了大学生参与加密货币挖矿的模式。他指出,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整个大学期间持续进行挖矿。麦克布莱德表示:"你可以在宿舍里让矿机运行四年,毕业时就能带走一大笔钱。"
校园挖矿的盈利优势
如今,想要通过比特币挖矿获利,需要使用专门提高挖矿效率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据称,ASIC的处理和计算能力是普通台式电脑的10万倍,但其强大的性能也意味着价格不菲。然而,最大的问题并非设备成本,而是电力消耗。
ASIC在进行复杂计算时会消耗大量电力。矿工必须确保挖矿资产的价值高于所支付的公用事业费用,才能实现盈利。这正是大学生的优势所在。学生可以免费使用电力,这为他们在学校进行加密货币挖矿提供了更多动力。学校承担电费,学生则获取加密货币,且表面上风平浪静。
麦克布莱德还指出,在宿舍或学校图书馆设置加密货币挖矿设备相当容易。这样,学生可以长期持续挖掘虚拟货币,且成本远低于其他地方的普通矿工。
校园挖矿的潜在风险
麦克布莱德在解释校园挖矿的盈利性时表示:"目前很多币种的挖矿难度非常高,这意味着电力和互联网成本可能超过挖矿产生的利润。如果你不必支付这些成本,那么你就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可以利用大学的资源赚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挖矿活动都是由学生进行的。越来越多的黑客和其他网络犯罪分子会安装恶意软件,利用学生电脑的处理能力来挖掘数字资产。
学校能否阻止挖矿?
一些大学已经注意到公用事业费用的激增,并采取措施加以遏制。2018年1月,斯坦福大学管理层警告学生不要在校园内挖掘数字货币,称"大学资源不得用于牟利"。然而,学校能否有效阻止学生挖矿仍是一个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区块链课程,对学生实施挖矿限制可能会适得其反,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