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机:贝莱德的区块链布局与代币化雄心
在贝莱德,你必须懂得趁热打铁——即便铁块尚未烧至通红。发现数字金矿的嗅觉,正是这家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标志性能力。继比特币ETF大获成功及代币化基金BUIDL规模攀升后,这位华尔街巨头正酝酿下一步:将旗舰ETF产品直接部署在区块链上。这个野心或将重塑整个市场格局。
核心进展
• 贝莱德已推出规模达22亿美元的代币化基金BUIDL
• 旗下比特币ETF表现优异,2025年资金流入达69亿美元
• 摩根大通等机构将代币化视为对抗稳定币资金分流的解决方案
• 彭博分析师Eric Balchunas等对传统投资者的实际获益持保留态度
从比特币到ETF:不断扩张的版图
贝莱德不仅是比特币浪潮的弄潮儿,更是推波助澜者。其比特币ETF在数月内便跻身华尔街最受欢迎产品之列,而代币化基金BUIDL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突破220亿美元。集团掌门人拉里·芬克断言:这仅仅是开始,所有金融资产终将走向代币化。
这个预判并非空想:当前ETF数量已超过上市公司股票。据行业数据显示:"ETF数量历史上首次超越个股,现存4300余只ETF,较美国4200家上市公司多出约100家。"若贝莱德成功实现这些产品的代币化,将引发一场规模空前的金融变革。
基础设施之争:代币化VS稳定币
代币化不仅是趋势,更是应对稳定币威胁的防御策略。这些锚定美元的加密资产正蚕食传统金融流量,迫使华尔街紧急应战。摩根大通、高盛和纽约梅隆银行纷纷布局,试图通过代币化捍卫传统金融话语权。
摩根大通策略师Teresa Ho指出:"投资者可存入货币市场基金份额而非现金或国债,且不会损失利息收益,这展现了代币化基金的多元价值。"其优势显而易见:24/7交易、近乎即时结算、以及作为DeFi抵押品的灵活性。通过比特币ETF和BUIDL,贝莱德正与稳定币展开流动性争夺战。
理想与现实:代币化的双重叙事
在一片热潮中,彭博ETF分析师Eric Balchunas保持审慎。他认为代币化最多通过区块链提升传统金融"管道"效率,但投资者抛弃传统ETF转投代币的场景并不现实。在他看来,消费者获得的附加价值微乎其微,这让人想起曾被高估的其他金融创新。
然而市场数据颇具说服力:
• 现实资产代币化(RWA)市场规模已达265亿美元
• Animoca预测2030年该市场将达16万亿美元
• 贝莱德数字产品管理规模796亿美元,占其资管总额1%
• 比特币ETF在2025年吸引690亿美元资金流入
在万亿市场预期与分析师质疑之间,代币化仍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却令人无法抗拒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