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彼得·蒂尔对决迈克尔·塞勒:谁在加密货币资产配置上更胜一筹?》

2025-09-04 22:59:52
收藏

彼得·蒂尔是谁?他的加密资产储备策略是什么?

彼得·蒂尔通过投资以太坊相关企业,悄然构建了庞大的加密资产储备布局。这一策略使他在保持与风险投资战略一致的同时,间接获得了加密货币发展的巨大红利。

间接布局的资本棋局

这位以共同创办PayPal和Palantir闻名的投资家,选择了一条独特的加密资产配置路径。与迈克尔·塞勒直接购买比特币不同,蒂尔通过控股那些转型为以太坊储备载体的企业来实现布局。这种模式既让他分享以太坊的增值潜力,又将资本注入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实体。

通过旗下基金,蒂尔投资了ETHZilla和BitMine Immersion等公司。这些企业后来都转型成为以太坊储备平台:

原纳斯达克上市公司180 Life Sciences更名ETHZilla后,宣布进行4.25亿美元私募融资用于构建以太坊储备,并获准发行1.5亿美元债券。其链上收益项目将由Electric Capital管理。

BitMine则已筹集数亿美元资金,累计持有152万枚以太坊(价值66亿美元),其中37.3万枚是在近期以太坊价格回升期间增持的。通过这种企业股权投资模式,蒂尔同时获得了股权增值和加密资产储备的双重收益——这正是他在Facebook和Palantir投资中屡试不爽的非对称策略。

以太坊的战略选择

蒂尔选择以太坊而非比特币具有深层考量。通过聚焦以太坊储备企业,他将资本部署在正在构建新型金融基础设施的生态系统中。在他看来,以太坊相较于比特币的储值模型具有更高的长期发展空间,这使得以太坊储备投资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非对称赌注。

迈克尔·塞勒是谁?他的比特币储备策略是什么?

迈克尔·塞勒已成为企业配置比特币的标志性人物,他将一家普通软件公司转型为全球最大的比特币储备载体。

比特币本位战略

作为Strategy公司(原MicroStrategy)的执行董事长,塞勒在2020年将这家美国科技公司转型为最大的企业级比特币持有者。此后,塞勒将比特币作为对抗法币通胀的储备资产。

他的策略简单而大胆:通过股权融资、优先股发行及债券筹措资金,持续转换为比特币。据BitcoinTreasuries数据,截至2025年8月,Strategy公司持有约62.9万枚比特币,占上市公司比特币储备总量的64%。即便在市场波动时期,该公司仍通过精准择时持续增持。

制度化的积累机制

在塞勒主导下,Strategy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增持体系,通过市场股权发售、永续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等创新工具获得资金。仅2025年8月,该公司就斥资6900万美元购入585枚比特币,纪念比特币配置五周年。这些举措彰显了塞勒将比特币作为核心资产负债表资产的坚定决心。

战略比较:蒂尔与塞勒

表面看,塞勒和蒂尔都在践行相同的终极目标:将加密资产作为长期价值储备。但他们的方法论和选择的生态体系却截然不同。

机械式积累vs生态布局

塞勒的比特币增持近乎机械化:通过股权稀释、可转换票据等方式融资,然后系统性地转换为比特币。尽管持有量接近流通总量的3%,其场外交易策略有效降低了市场冲击。这种可预测、透明的储备模式是为数十年持续积累设计的。

蒂尔的以太坊布局则基于不同逻辑。他将ETH视为可编程资本——为应用、智能合约和通证化市场提供动力的燃料。其策略是挖掘估值偏低的企业,资助其转型为以太坊储备平台。蒂尔不仅押注ETH稀缺性,更看重其在机构采用浪潮中扮演的基础设施角色。

流动性差异

这种差异在流动性上尤为明显:塞勒的比特币锁定在企业资产负债表,只有通过资产出售才能变动;而蒂尔可以通过调整股权仓位灵活进退。这种灵活性带来更高动态收益,但也伴随更大风险——企业估值不仅取决于ETH价格,更与公司治理和执行力紧密相关。

实践中,两种策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塞勒的持续购买使企业持有比特币成为新常态;蒂尔则开创了上市公司围绕加密资产彻底转型的先例。如果说塞勒展现了规模与信念,蒂尔则演绎了敏捷与创新。

谁的战略更胜一筹?

对比两者的加密储备策略,差异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反映在投资哲学和执行层面。

蒂尔的战略优势

蒂尔的"战略敏捷性"使其无需直接持有ETH就能捕获非对称收益:
• 资金部署灵活:可快速注资具备转型潜力的企业
• 风投背景优势:擅长挖掘具有扩展潜力的标的
• 间接持有特性:规避直接监管风险

塞勒的制胜关键

塞勒的优势来自流程化和一致性:
• 成本平均策略:平滑价格波动影响
• 分层融资体系:建立可持续的购买机制
• 规模透明度:向市场传递坚定信号

若论长期稳健的储备构建,塞勒模式更为可靠;若要捕捉以太坊生态爆发的超额收益,蒂尔策略可能更具潜力。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建造坚不可摧的储备堡垒,另一个则是驾驭机构转型的浪潮。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