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基金会研究人员强调互操作性为近期发展首要任务
研究人员在最新发布的博客中指出:"在未来6至12个月内,我们视互操作性及相关项目为用户体验领域最具杠杆效应的突破点。"该短期战略聚焦于基于意图的架构设计及通用消息传递机制。
技术架构升级方向
具体而言,该计划致力于实现两大目标:让用户只需声明预期结果(即"意图"),而由网络处理底层交易;同时升级跨链"管道"(消息传递基础设施),确保这些意图能在主网与Rollups之间顺畅执行。以太坊基金会表示将优化四大核心指标:交易打包时间、确认/终局性时间、二层结算效率以及单操作签名数量。
研究团队解释选择互操作性作为重点的缘由:当前以太坊生态已分裂为众多二层协议,虽然提升了功能与可扩展性,但随之带来"最严峻的碎片化压力"。文章直指关键痛点:
"从本质上看,加速互操作性的核心要素在于实现快速跨链消息传递与标准化。目前消息传递效率正受限于缓慢的结算速度。"
三大开发方向并行
以太坊开发者将互操作性工作划分为三个方向:初始构建、性能加速和最终完善。首阶段聚焦意图架构,包含三个子项目:开放意图框架、以太坊互操作层、互操作性标准。
开放意图框架作为模块化轻量级解决方案,旨在简化开发过程中的意图应用。其生产级智能合约已上线运行,审计工作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完成,跨链验证功能计划在第四季度实现。
以太坊互操作层是由ERC-4337团队主导的无信任跨二层"传输通道",支持跨协议规范执行。值得注意的是,ERC-4337作为账户抽象标准,显著优化了智能合约钱包功能。
新标准即将落地
该方向最后环节是制定互操作性标准,确保统一的跨链用户体验:
ERC-7828/7930定义互通地址格式;ERC-7811标准化资产聚合,使得跨链及封装代币可统一核算;ERC-5792规范多重调用流程;ERC-7683确立通用意图格式;而ERC-7786则提供中性消息接口,实现桥接器与验证后端的可替换性。
第二方向着力提升各层级运行速度,第三方向则进行最终优化。目前终局性优化组正在探索零知识证明支持方案,并致力于缩短主网终局确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