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ken向SEC提交代币化交易蓝图 试探美国证券法能否适配区块链市场
核心摘要
8月25日,Kraken与SEC加密工作组会晤,提交了涵盖代币化交易系统设计、监管方案及市场优势的详细议程。该文件系统阐述了架构设计、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证券法合规路径等核心议题,并强调代币化可带来的结算加速、资产碎片化及成本优化等优势。
此次会晤正值美国监管关键节点:Kraken于2025年3月成功驳回SEC 2023年提起的诉讼,而SEC则在2025年5月发布了针对代币化证券托管的新指引。当前全球代币化资产规模已达260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代币占比超70亿美元,各国监管框架快速演进之际,美国正面临适应性改革压力。
目录
Kraken向SEC提交代币化交易系统方案
1930年代证券法能否规制区块链交易?
碎片化投资开启新客群市场
监管套利风险隐现
Kraken向SEC提交代币化交易系统方案
8月25日的闭门会议中,Kraken证券业务团队与WilmerHale律所合伙人向SEC加密工作组提交了代币化交易系统建设方案。该方案从三个维度展开:首先详细拆解了系统架构设计,涵盖从资产发行到最终结算的全流程;其次探讨现有联邦证券法适用性,寻求合规与创新的平衡点;最后论证代币化对资本形成效率与市场参与广度的提升作用。
行业专家指出,代币化交易系统绝非简单的资产上链,而是包含发行、流转、结算、托管在内的完整监管适配体系。ETF Store总裁Nate Geraci表示,此次会晤标志着SEC开始实质性评估代币化交易的法律框架。
根据RWA.xyz数据,当前区块链上映射的实体资产总价值突破260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代币规模逾70亿美元。这显示代币化已从概念验证进入规模应用阶段,但完整交易系统如何合规运作仍是待解难题。
1930年代证券法能否规制区块链交易?
在第二议题讨论中,Kraken重点探讨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对区块链交易系统的适配性问题。现行法规基于纸质凭证和中央清算体系设计,与区块链的分布式特性存在根本冲突。核心争议点包括:1)代币化系统是否构成《交易法》定义的"交易所";2)智能合约能否替代传统转让代理机构职能;3)如何满足SEC 15c3-3规则对客户资产托管的严苛要求。
2025年5月,SEC曾就代币化资产控制权认定发布指引,但尚未形成系统性框架。值得注意的是,Kraken在2023年遭遇SEC无牌运营指控后,于2025年3月成功实现"有偏见驳回",此次主动提交合规方案显示其转向合作路径。
碎片化投资开启新客群市场
议程最后部分重点论证了代币化系统的三大优势:首先,区块链可将目前T+1的结算周期压缩至分钟级,据DTCC数据,T+1改革已使清算基金规模缩减23-29%,更快的结算意味着更高效的资金利用;其次,资产碎片化技术允许小额投资者参与传统高门槛市场;第三,分布式账本可消除经纪商、清算所等多重中介环节,富兰克林邓普顿链上货币基金已实证该模式可降低30%运营成本。
监管套利风险隐现
全球监管版图正呈现分化态势:欧盟、新加坡等地已出台代币化证券专门规则,而美国仍依赖个案执法。这种差异导致Robinhood等平台转向欧洲开展代币化股票业务,Coinbase也表露类似意向。世界交易所联合会警告称,若不能保障投票权等信息披露,代币化产品可能损害市场完整性。在缺乏明确指引的情况下,美国面临金融创新外流与监管套利的双重挑战。
此次会晤折射出全球监管者共同面临的命题:如何在维护投资者权益的同时,为技术创新保留合理空间。答案将决定代币化交易从概念到大规模商用的演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