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加密货币市场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清算风暴。据相关数据显示,当日清算总金额高达约190亿美元(约合26.41万亿韩元),未平仓合约规模也锐减650亿美元(约合90.35万亿韩元)。这一数值远超新冠疫情时期的12亿美元(约合1.67万亿韩元)和FTX崩盘时的16亿美元(约合2.22万亿韩元),成为单日清算规模的历史之最。
系统漏洞引发连锁反应
市场调查显示,本次事件的根源与某交易平台的内部价格预言机机制缺陷密切相关。争议焦点集中在三种与美元挂钩的加密资产——USDE、bnSOL和wBETH。这些资产未采用常规的外部预言机定价,而是依赖该平台内部订单簿数据作为价值基准。这种设计架构导致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抵押资产价值出现异常下跌,使使用"统一账户"功能的投资者面临大规模强制平仓风险。
异常交易引发市场质疑
部分分析师指出存在系统性攻击的可能性。数据显示,USDE相关清算规模达3.46亿美元(约合4807亿韩元),远超wBETH的1.69亿美元(约合2349亿韩元)和bnSOL的7700万美元(约合1070亿韩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币交易对的买单流动性在极短时间内突然枯竭,这一反常现象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流动性瞬间蒸发之谜
专业机构的异常监测系统分析表明,USDE的市场崩溃在结构上具有显著特殊性。与UST(TerraUSD)或USDC的脱锚事件不同,USDE当时并不存在实质性的抵押不足问题。其发行赎回机制运转正常,技术层面也未出现故障。然而核心做市商却在短时间内集体撤出了交易对的流动性供给。
据监测报告显示,在事件爆发前,USDE交易对仍维持着约8900万美元(约合1237亿韩元)的均衡流动性。但在UTC时间21:40至21:55期间,该交易对流动性骤降74%,仅剩2300万美元(约合320亿韩元)。至21:54分,市场深度几近归零,导致价差瞬时扩大至22%,使投资者陷入无法按合理价格成交的极端困境。
市场机制的深刻反思
本次事件暴露出现代金融市场对复杂自动化策略和流动性算法的深度依赖。尤其对于头部中心化交易所而言,其内部定价数据与外部预言机完全割裂的架构设计,已然成为影响市场稳定的潜在风险点,亟需行业进行系统性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