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局何以在5000余案件中仅定罪不足10例却保持公信力?
周四,印度最高法院向执法局提出这一尖锐质问,同时对《防止洗钱法案》框架下该机构的工作方式提出严厉批评。在两个独立庭审中,法官们审查了执法局的权力行使、极低定罪率、长期羁押嫌疑人等问题,并在充满戏剧性的听证日中特别强调了加密货币监管的必要性。
最高法院质疑执法局低定罪率
首席大法官布尚·R·加瓦伊领导的合议庭在审理布山电力钢铁公司破产案相关复审请愿时,直截了当询问执法局的低定罪率问题。总检察长图沙尔·梅塔不得不承认该数据确实偏低,但辩称与其他刑事犯罪定罪率相当。
然而,加瓦伊大法官以极具社会批判色彩的语气谴责该机构通过《防止洗钱法案》的严格保释条款"未经审判即量刑",导致大量人员在审判前遭受长期羁押。最高法院指出,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公众对正当程序的信任。
执法局以追缴金额自我辩护
梅塔辩称执法局已向金融犯罪受害者追缴并返还近2300亿卢比,并提及在部分高调搜查中,因现金数量庞大导致点钞机故障。但首席大法官强调,法院不会采信媒体报道,只关注事实与法律依据。
"不得如恶棍般行事":第二合议庭严正警告
由苏里亚·坎特大法官主持的三法官合议庭更严厉指出:"你们不能像恶棍般行事,必须在法律框架内开展工作。"乌贾尔·布扬大法官注意到,在数千起案件中执法局仅获得不足10项定罪,敦促该机构加强调查与证人管理培训。
合议庭对被控人员遭多年审前羁押现象表示严重关切,质问道:"若经过五六年司法羁押后被告获判无罪,谁来承担代价?"这明确表明,未经定罪的长期羁押已成为重大司法关切。
"为何不能监管加密货币?"
庭审中,法官们特别关注加密货币可能涉及的洗钱活动。他们明确表示并非主张全面禁止,但质疑:"印度法币尚在严格规程下运作,为何这些数字资产能完全脱离监管?"这番表态被视为对建立加密货币政策框架的司法支持。
此意见提出时,印度政府尚未通过全面加密法规,仅实施税收制度并要求交易所遵守部分反洗钱规则。最高法院的表态可能加速加密领域立法进程。
重审维贾伊·马丹拉尔案判决
待审的复审请愿直接挑战最高法院2022年对维贾伊·马丹拉尔案的裁决,该判决认可了执法局无立案调查即可逮捕、举证责任倒置及严格保释条件等广泛权力。请愿方认为这些条款削弱宪法保障并导致权力滥用。
副检察长SV·拉朱反对复审,称其本质属于上诉,应仅限于《执法案件信息报告》提供及保释条款等具体问题。
对执法局及加密领域的影响
周四的听证显示出司法系统对执法局调查方式日益增长的不满,以及改革《防止洗钱法案》下刑事司法机制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法官对加密货币的评论可能推动立法完善,为印度交易所和投资者塑造未来的合规环境。
最高法院与执法局的法庭交锋,标志着该国执法问责制与数字资产监管未来可能迎来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