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分子利用AI语音克隆技术针对加密货币高管实施诈骗
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网络犯罪团伙正在雇佣专业配音演员配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语音钓鱼(vishing)手段针对美国加密货币行业高管实施精准诈骗。安全研究团队发现,诈骗者通过伪造可信人士的声纹特征,诱使受害者转账或泄露敏感账户信息。
诈骗手法剖析
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披露的案例,此类诈骗通常以冒充权威机构的电话或信息开场。诈骗分子可能谎称需要代购延保服务、声称受害者电脑感染病毒急需安全软件,或捏造政府欠费记录。更专业的骗局中,来电者会精准模仿同事或企业高管的声线,以处理紧急事务为由索要财务系统凭证。
FTC在消费者指南中特别警告:"诈骗者可能伪装成国税局、联邦调查局甚至催收机构工作人员,声称若不立即支付所谓欠款将面临罚款或逮捕。"为增强可信度,犯罪分子会刻意提及受害者的家庭住址、社会保险号尾数等隐私信息。
触目惊心的损失数据
网络安全公司Right-Hand的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利用深度伪造技术的语音钓鱼案件较2024年第四季度激增1600%。其中典型案件包括某欧洲能源集团因财务总监声音被克隆而损失2500万美元。据受害员工描述,伪造语音完全复现了该高管特有的语调和停顿节奏,致使财务人员完成转账数小时后才察觉异常。
统计报告显示,2025年初与深度伪造相关的诈骗案件同比增长680%,语音钓鱼尝试次数较2024年底暴增1633%。个体受害者平均损失达1400美元,企业追回资金的平均成本约150万美元。在接受调查的机构中,70%表示遭遇过此类攻击,模拟测试中更有25%的员工无法识别克隆语音。
日益猖獗的犯罪组织
2025年多个有组织犯罪集团活动显著升级,其中包括以开发软件即服务(SaaS)网络入侵工具闻名的东欧黑客组织UNC6040。安全专家指出,与可撤销的传统银行转账不同,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转移具有即时性和不可逆性,这使得语音诈骗能够在案发前完成资金转移。
近期案例显示,犯罪团伙已开始建立空壳公司,在招聘面试中使用深度伪造技术渗透加密企业。仅2024年一年,与平壤有关的黑客就通过47次独立攻击窃取约13.4亿美元数字资产。
行业分析师强调,随着AI语音合成技术的普及,声纹识别已不再是可靠的安全屏障。企业需建立多层验证机制,对涉及资金转移的语音指令必须通过二次渠道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