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以太坊上的RISC-V:可扩展的未来还是冒险的重启?

2025-08-04 01:29:33
收藏

以太坊RISC-V提案:革新基础还是冒险重启?

距离Dencun升级为Layer2网络带来巨大推动仅过去一年,在万众期待的Fusaka升级到来前数月,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提出了一项大胆设想。他在四月发布的论坛文章中建议,这个区块链网络或许最终能用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取代长期运作的以太坊虚拟机(EVM)。

新基础的诱惑

EVM作为以太坊智能合约的执行引擎,负责将Solidity代码转化为机器指令并规范合约交互方式,自以太坊诞生起便是其核心支柱。因此当Buterin提出替换构想时,立即在社区引发波澜。

这一提议源于对长期可扩展性的考量:"信标链的推进为简化共识层带来曙光,"他写道,"但要让执行层获得同等提升,这种根本性变革可能是唯一可行路径。"Buterin认为基于RISC-V的虚拟机能使零知识证明生成速度提升高达百倍,这对被视为以太坊最佳扩容方案的zk-rollups具有革命性意义。通过消除从Solidity到EVM再到zk友好格式的双重代码转换,RISC-V可简化证明流程并降低计算成本。

然而构想与实施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工作量证明区块链Kadena的CEO Stuart Popejoy直率指出:"短期不可能出现重大颠覆,因为替换速度根本快不起来。所谓'更优'系统需要并行运行多年,同时积累EVM既有的网络效应。"他刚推出Chainweb EVM测试网络,强调替换EVM不同于更换数据库或升级协议,其难度堪比要求互联网替换HTTP协议——理论可行但实践荒谬。

技术潜力与生态挑战

区块链研究员Blessing Onuogu指出,这项"复杂而雄心勃勃"的提案可能塑造"更具扩展性和高效能的以太坊"。她认为RISC-V的性能潜力或可支持更复杂的智能合约,这些合约目前会令EVM的堆栈架构不堪重负。

RISC-V的技术优势毋庸置疑:开源、可定制,已应用于Nervos等项目,对并行执行和零知识应用友好。匿名开发者Block.nm指出:"基于寄存器的执行架构更易于编写可验证程序,ZK-STARK和ZK-SNARK rollups能显著降低验证时间和成本。"

但将RISC-V整合至以太坊远非软件升级,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启。智能合约的不可变特性意味着无法直接迁移,必须重写并重新审计所有合约。Popejoy警告:"我们将把十年积累的安全认知归零,现有关于EVM的所有经验都将失效。"

兼容性问题还波及Layer2网络。Optimism和Arbitrum的欺诈证明依赖L1执行EVM字节码来验证rollup交易,替换EVM将破坏这一机制。"要么在RISC-V中构建完整的EVM解释器——这违背了提升效率的初衷;要么迫使L2成为独立链,导致生态分裂。"Popejoy解释道。

渐进式演进之路

多数专家认为,双虚拟机并行支持至少十年是唯一现实方案。新合约可采用RISC-V架构,旧合约继续在EVM运行,待工具成熟后逐步迁移。"双VM架构赋予开发者灵活性,既保证延续性又预留适应期。"Onuogu强调,应采用类似引入zk-rollups时不中断现有应用的渐进方式。

Block.nm建议L2开发者现在就该着手准备:投资模块化架构,抽象证明系统,解耦结算层,尝试LLVM IR和WebAssembly等替代编译器。"切勿过度依赖Solidity。"他们提醒道。

即便充分准备,迁移仍非易事。以太坊承载着数万应用、数百亿美元价值和数百万用户,每个项目都有独特依赖性。新虚拟机必须兼容现有关系,否则将导致社区割裂。但关于替换EVM的讨论揭示了一个更深层事实:以太坊必须进化。

虽然Dencun和Pectra升级缓解了关键瓶颈,但网络基础层仍受困于复杂结构、低速执行和单一设计。正如Buterin等人所言,面对Solana、Sui等竞争者及模块化rollup框架的挑战,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更简洁的架构。这解释了类似EIP-7983(限制单笔交易gas用量)等提案为何获得支持——它们在最小化破坏的同时,提供更可预测的执行、更快的区块传播和更好的zk支持。

没有银弹的进化

RISC-V并非万能解药,或许永远不会取代EVM,但它开启了实验的大门。若以太坊想保持全球领先可编程区块链地位,就不能固守既有架构。"以太坊的进化不是全盘否定已有成果,"Onuogu总结道,"而是怀着开放态度,谨慎构建未来,同时兼顾整个生态系统。"这场进化可能需要十年或更久,但序幕显然已经拉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