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达成重大贸易突破
美欧近日在贸易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双方公布了《框架协议》新细节,关税问题成为核心议题。该协议旨在实现"互惠、公平、平衡"的贸易关系,而具体条款更显深意。欧洲同意全面取消美国工业品关税,并向美国坚果、水果、海鲜乃至乳制品开放市场。作为交换,美国将大部分欧洲商品的关税上限定为15%,远低于此前30%甚至100%的威胁性税率。
汽车行业的关税博弈
汽车产业始终是焦点所在。根据协议,美国将对欧盟汽车及零部件实施15%的附条件关税,较现行27.5%税率显著下降。但存在前提条件:欧盟需率先通过降低本国工业关税的法案。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称,新关税可能造成数十亿损失,尤其在车企同时应对电动化转型、供应链紊乱和亚洲竞争的多重压力下。不过协议包含汽车标准互认条款,有望减少贸易壁垒。
医药行业获得喘息空间
制药领域同样迎来转机。作为美国最大的药品进口来源地,欧洲医药产品将享受15%的关税上限。更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同意自9月1日起对仿制药仅实施最惠国定价政策。此前白宫曾威胁对医药产品征收高达250%的关税,如今行业压力得到缓解。诺华、罗氏等跨国药企已加大在美投资,消费者则有望享受与其他发达国家接轨的药品价格。
能源与科技领域的深层合作
协议还涉及能源、科技等战略领域。欧盟承诺在2028年前采购7500亿美元的美国液化天然气、石油及核能产品,外加400亿美元人工智能芯片。军事装备采购方面,欧洲在提升本土军工能力的同时,将增加美制武器进口。双方还就数字贸易达成共识,承诺不对电子传输征收关税。
阶段性成果与未来挑战
双方均强调该框架仅是起点。欧盟贸易委员将其称为"美国给予合作伙伴的最优惠贸易安排",但承认仍有完善空间。目前美国在关税、能源出口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胜利,欧洲则获得了贸易环境稳定性。虽然汽车和医药行业仍需适应新规则,但协议成功避免了最严峻的贸易冲突。这场博弈证明,即便在巨大压力下,贸易伙伴仍能找到利益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