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迈克尔·塞勒的比特币情结:缘起何处

2025-09-12 19:50:45
收藏

核心要点

迈克尔·塞勒将商业智能公司微策略转型为全球持有比特币最多的上市公司。他以长期定投策略重新定义企业战略,将波动性转化为机遇。尽管面临股权稀释和债务质疑,他的方法论为机构采纳比特币树立标杆。塞勒的实践凸显了比特币投资中调研、毅力、风控与长期思维的重要性。

塞勒的比特币觉醒

2020年8月,这位企业软件公司创始人完成从科技高管到企业加密 adoption标志性人物的转变。塞勒动用公司2.5亿美元现金购买比特币,创下当时上市公司最大规模比特币收购记录。他将美元贬值和长期通胀风险视为战略调整的核心动因。

随后数月,微策略持续加码:9月增持1.75亿美元,12月追加5000万美元,并通过发行6.5亿美元可转债将持仓规模突破10亿美元。塞勒将比特币比喻为"网络空间的曼哈顿"——一种稀缺且不可毁灭的资产。

此举引发两极评价。质疑者认为过于冒险,支持者则盛赞其创新胆识。对塞勒而言,这并非赌博,而是应对货币不确定性的精密对冲,更预示着数字资产将重塑资本战略格局。

背景延伸

2013年塞勒曾发推断言比特币将"重蹈网络赌博覆辙"。当2020年他带领微策略成为上市公司最大比特币持有者时,这条推文被重新翻出。他后来称此为"史上代价最高的推文"。

比特币版图扩张

初战告捷后,塞勒持续深化比特币战略。他运用结构化金融工具扩大持仓,将微策略转型为"比特币国库公司"。

2020年7月财报电话会议上,塞勒宣布将现金储备转向比特币等替代资产的计划。通过季度定投策略,公司以优异成本基础迅速积累数万枚比特币。

2021年初,他更通过融资20亿美元扩大持仓,强调这是基于信念而非投机。塞勒提出"至少持有100年"的长期愿景,在比特币经历从1.1万美元飙升至6.4万美元又回落至1.6万美元的剧烈波动中始终坚守。其团队运用定投策略逢低加仓,践行"比特币是货币结构顶峰"的主张。

策略成效显著:微策略股价涨幅屡次超越比特币本身。至2024年末,公司股票回报率数倍于标普500指数,企业属性逐渐从软件公司转变为加密资产杠杆标的。

比特币融资实验

塞勒的执着从大胆尝试发展为引领企业级比特币需求。2025年初,微策略持仓量已占比特币固定总供应量的2%,约50万枚。当年前五个月,公司以均价9.4万美元增持15万枚,持仓市值突破500亿美元。

如此大规模的配置对比特币有限供给形成结构性压力,引发企业间稀缺性竞争。仅2025年前五个月,机构和企业比特币购买量就超过250亿美元。

这种规模改变了微策略的企业属性:软件业务收入在比特币估值影响下相形见绌。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融资购币的策略也引发审视:若比特币下跌可能加重债务负担,过度股权稀释则可能动摇投资者信心。

个人启示

塞勒透露在推动公司配置前,已用个人资金购买17,732枚比特币(当时价值约1.75亿美元)。这为其推行企业级配置提供了充分信心。

未来展望

塞勒未有放缓迹象。微策略持续通过可转债等创新工具融资购币。随着减半周期收紧供给和机构兴趣增长,塞勒将比特币定位不仅为价值存储手段,更是企业国库标准。

未来关键问题包括:更多企业是否会效仿微策略模式?监管框架如何影响企业采纳?比特币的应用会否从资产负债表拓展至金融系统其他领域?若塞勒理论成立,他或将成为改写企业融资史的里程碑人物。

投资启示

塞勒的历程具有独特性,但其方法论对个人投资者仍有借鉴意义:

深度研究先行:塞勒投资前花费数月研究比特币基础原理。新手应避免跟风,从白皮书等权威资料入手。

长期思维:塞勒从不追求短期获利。对个人而言,这意味着只投入能承受波动的资金,而非试图择时。

风险管理:微策略举债购币是高风险行为。普通投资者应更谨慎,避免过度杠杆,将加密货币作为多元组合的一部分。

信念与灵活并存:塞勒系统规划购买节奏,同时能在市场低迷时坚定加仓。对初学者,定投或是可行策略。

公私分明:并非所有人都有企业资金支持比特币投资。个人需明确区分储蓄与风险投资。

即使没有塞勒的财富规模,投资者仍可借鉴其调研精神、耐心与纪律性等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