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CertiK首席商务官Jason Jiang
自诞生以来,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系统的创新从未停歇——从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到借贷协议、稳定币等各类应用层出不穷。而最新涌现的DeFAI(人工智能驱动的DeFi)正在改写行业规则。这种模式下,基于海量数据训练的自主机器人可通过执行交易、管理风险及参与治理协议显著提升效率。
超越传统智能合约的DeFAI代理
传统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通常遵循简单逻辑,例如"当X发生时,执行Y"。这种透明特性使其易于审计验证。而DeFAI的AI代理则具有概率性特征,它们根据动态数据集、历史输入和上下文进行决策,能够解读信号并自我调整,而非仅对预设条件作出反应。尽管这种机制带来了精妙的创新,但其固有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成为错误和漏洞的温床。
当前去中心化协议中AI交易机器人的早期实践已显现DeFAI趋势。例如用户或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可部署机器人扫描特定市场形态并在秒级完成交易。但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机器人仍基于Web2基础设施运行,这使Web3面临中心化故障点的风险。
新型攻击面的诞生
行业在拥抱AI与去中心化协议结合时,需警惕由此产生的新型攻击面。恶意行为者可能通过模型操纵、数据投毒或对抗性输入攻击等方式利用AI代理。例如,专门识别DEX间套利机会的AI代理若遭输入数据篡改,可能执行亏损交易甚至抽干流动性池资金。更严重的是,受控代理可能诱导整个协议采信虚假信息,或成为更大规模攻击的跳板。
当前多数AI代理如同黑箱运行,其决策过程即使对开发者也不透明,这与Web3强调透明可验证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共建安全生态
面对这些风险,行业需要建立标准安全模型,要求开发者、用户和第三方审计机构共同维护安全防线。AI代理应像其他链上基础设施一样接受严格审查:包括代码逻辑审计、极端场景模拟,甚至通过红队演练提前暴露攻击向量。同时行业需制定透明度标准,例如开源模型或完善文档体系。
当AI代理能够自主持有资产、与智能合约交互并对治理提案投票时,信任机制将不再局限于逻辑验证,更需考量意图验证。这要求探索如何确保代理目标与用户短期及长期利益保持一致。
迈向安全透明的智能未来
跨学科解决方案将成为关键路径:零知识证明等密码学技术可验证AI行为的完整性,链上认证框架有助于追溯决策源头,而融合AI元素的审计工具将实现对代理的全面评估。在理想方案成熟前,严格的审计流程、透明化原则和压力测试仍是最佳防御手段。
DeFAI本质上并非不安全,但其发展速度可能超越现有安全框架。当AI代理即将获得代用户操作、管理资产和影响协议的能力时,行业必须清醒认知:每一行AI逻辑仍是代码,而每行代码都可能存在漏洞。唯有将安全与透明融入设计基因,才能避免重蹈中心化风险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