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BitMart撤回香港牌照申请 加密货币交易所集体退场

2025-08-29 02:21:05
收藏

香港加密货币监管动态:BitMart撤回牌照申请

香港监管机构周四表示,加密货币交易所BitMart已撤回在香港作为持牌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的申请,成为近期一系列退出香港严格数字资产监管制度的平台之一。

主要交易所相继退出

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确认BitMart退出其申请人名单。此前,包括Bybit、OKX和Gate在内的多家主要交易所已于2024年5月撤回申请。这一系列退出发生在监管截止日期之后,该日期要求所有未经许可的平台关闭本地业务。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6月该监管制度开放时,曾有20多家交易所提交申请。但随着合规要求的提高,近一半的申请者已选择退出。

严格的牌照要求

香港法律规定,任何在香港运营或向本地居民营销的中心化加密货币交易所都必须持有证监会牌照。监管框架设定了多项严格条件:

公司必须保持相当于一年运营成本的流动资产;最低实收资本需维持在500万港元(约641,000美元);98%的客户资产必须保存在冷库中;转账仅限于白名单地址;热钱包和冷钱包均需配备强制性保险。

这一框架在某些方面借鉴了新加坡《支付服务法》,但在托管要求上更为严格。例如,香港的98%冷存储要求是全球最高的标准之一,高于日本采用的95%基准。

监管持续收紧

本月通过的新规进一步强化了对托管提供商的要求,明确禁止依赖智能合约来管理冷钱包。

2025年至今,证监会已向四个平台颁发了运营许可证,分别是PantherTrade、YAX、Bullish和BGE。目前香港共有11家交易所获得监管部门批准运营。相比之下,日本已根据其《支付服务法》向31家交易所颁发许可,而美国则仍依赖各州的货币转移许可证和SEC/CFTC的执法行动。

监管与发展的平衡

这些监管措施反映了香港试图在成为数字资产中心的目标与加强投资者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本月早些时候,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敲定了对稳定币发行人的监管框架,要求发行人满足严格的资本和治理标准。

该框架要求稳定币发行人在优质流动资产中维持相当于100%流通代币的储备,并提供每日证明报告。预计新规将于2026年年中生效,为企业提供12-18个月的过渡期。

市场反应与行业前景

新规已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8月初,当地加密货币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分析师认为这是市场对更严格监管的必要调整。

尽管如此,香港仍继续吸引新的市场参与者。招商银行子公司招银国际证券最近根据新许可制度推出了加密货币交易所。此外,万向支持的HashKey Exchange报告称,自2023年底获得许可以来,其月交易量增长了300%,表明受监管条件下的交易需求仍然强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