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初创市场突破长期低迷重现活力
以芬兰初创公司Oura近期融资超900万美元(约1296亿韩元)、获得110亿美元(约15.84万亿韩元)估值为标志,技术驱动的医疗健康产品正迎来投资热潮。这家凭借生物数据采集智能戒指崭露头角的企业,已成为可穿戴市场成长潜力的象征。据预测,Oura今年销售额将突破10亿美元(约1440亿韩元),在金融科技与健康科技领域建立独特优势。
创新技术拓宽行业边界
这股浪潮并非由Oura独力推动。据最新融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间,众多可穿戴初创企业正突破健康监测范畴,通过融合AI功能的技术创新持续获得资本青睐。总部位于迪拜的Xpanceo就是典型代表,这家开发智能隐形眼镜的企业近期获得2.5亿美元(约3600亿韩元)投资跃升独角兽,其镜片搭载微型显示器与传感器,能实现基于用户视线的实时信息交互。
英国硬件厂商Nothing也以2亿美元(约2880亿韩元)新融资加码AI可穿戴平台建设。这家从智能手机起家的公司,正将智能眼镜作为下一代核心产品,强化AI原生操作系统战略。更富创意的案例来自新西兰初创企业Halter,其结合智能项圈与虚拟围栏的牲畜管理平台近期完成1亿美元(约1440亿韩元)D轮融资,市值达10亿美元,标志着可穿戴技术正从人类向动物领域延伸。
医疗级应用持续吸金
医疗功能型可穿戴设备仍是投资热点。美国公司Biolinq开发的可植入皮下持续监测血糖的生物传感器,今年3月获1亿美元融资。同期,专注实时心脏健康监测贴片的VitalConnect也获得同等规模投资。Epicore Biosystems则通过汗液分析技术,开拓压力水平、水合状态等多维度生物标记物追踪的新赛道。
巨头环伺下的差异化生存
行业繁荣背后,初创企业仍需直面苹果、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的竞争压力。随着苹果手表、谷歌Fitbit、Meta AI智能眼镜等产品相继入局,特别是苹果最新推出实时翻译功能的AirPods,显示技术迭代正在加速。但初创公司正通过细分市场切入与早期用户测试,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当技术精密度与消费者定制策略形成协同,可穿戴产业有望呈现更加多元的增长格局。在物联网与AI分析日益普及的今天,作为最贴近人体的技术平台,可穿戴设备正迎来真正的价值检验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