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消亡的主要原因及趋势分析
加密货币失败的主要原因
最新研究显示,加密货币消亡的最常见原因是缺乏交易量,占比高达66%。其次为欺诈行为,第三则是首次代币发行(ICO)失败。该研究通过分析自2013年以来已消亡的代币,对加密货币的生存周期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数据涵盖了2,383种已消亡的代币。在过去十年中,共有1,584种代币因被放弃或交易量过低而消亡,占总数的66.4%。另有528种(22.1%)被证实为欺诈项目,238种(9.9%)在首次代币发行失败后消亡。
已消亡代币的发行年份分布
数据显示,2017年发行的已消亡代币数量最多,达704种。其中,210种因欺诈失败,9种因缺乏实际用途,155种在首次代币发行失败后消失,330种被放弃或未能维持足够的交易量。
2014年紧随其后,共发行了607种现已消亡的代币。其中,42种因欺诈失败,5种被归类为"玩笑"项目,9种在首次代币发行失败后消亡。剩余的551种(占2014年发行代币的91%)因被放弃或交易量不足而消亡。
2018年位列第三,共有409种已消亡的代币。其中约50%(206种)因被放弃或交易量过低而消失。另有143种被证实为欺诈项目,54种在首次代币发行失败后消亡,6种被归类为"玩笑"项目。
加密货币失败趋势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导致代币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被放弃或缺乏实质性交易量——似乎正在逐年减少。
自2013年以来,每年因交易量过低或被放弃而消亡的代币比例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发行的代币中,近70%因被放弃或交易量过低而消亡,这一比例达到了峰值。然而,自2014年以来,该比例持续稳步下降。数据显示,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仅有16种代币因交易量过低或被放弃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