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维尔·杜罗夫称法国诉讼案仍无法证明其不当行为
Telegram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表示,法国对其提起的刑事诉讼在案发一年后仍难以确立证据,这引发了对欧洲加密与隐私政策的新质疑。他称2024年8月的逮捕行动"史无前例",并坚持认为要求科技高管为用户行为担责"在法律和逻辑上都荒谬至极"。
调查与政治反应
法国当局因Telegram的内容审核政策,在勒布尔热机场拘留杜罗夫后对其提出指控。执法部门声称该平台存在有害内容,由此引发全面调查。杜罗夫证实,调查持续期间他最初被禁止离境,并受到严格的司法监督,至今未确定审判日期。
杜罗夫在Telegram发文强调,公司始终遵守法国所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要求,内容审核政策符合全球行业标准。据其所述,持续调查尚未发现其本人或平台存在不当行为。
该事件引发国际社会谴责。爱德华·斯诺登指责法国总统马克龙"以扣押人质手段获取私人通讯权限"。TON基金会称此案"是对基本人权的直接侵犯"。
马克龙否认政治动机,强调"法治国家中,社交媒体与现实生活的自由都需在法律框架内运行,以保护公民并尊重其基本权利"。Helius首席执行官默特·穆姆塔兹则质疑为何马克龙不为法国境内的犯罪活动担责。
隐私权、后门程序与审查争议
杜罗夫重申Telegram绝不会向当局提供加密密钥或植入系统后门,警告破坏加密将使用户面临更大风险。他承诺宁可退出任何要求内容审查的司法管辖区,也绝不妥协用户隐私。
观察家指出,该事件已成为加密通讯监管争议的引爆点。隐私倡导者认为,此案表明欧洲正以牺牲数字自由为代价迫使平台就范。
欧洲与数字创新的持久博弈
针对杜罗夫的调查,正被视为欧洲数字经济创新困局的缩影。批评者认为,针对此类企业家的行动可能阻碍隐私保护及去中心化技术的发展。
欧盟已加强对加密平台的监管,丹麦拟立法要求WhatsApp、Signal和Telegram扫描所有用户消息。这项存在争议的"聊天控制"措施已获27个欧盟国家中19国支持。
分析人士警示,这场法律博弈将决定欧洲数字发展路径:究竟将加密与隐私技术视为创新引擎,还是持续当作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