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社区对Stripe自建区块链的争议
支付巨头Stripe宣布推出自研的第一层区块链Tempo后,加密社区对此反应两极分化。许多业内人士质疑:为何不基于现有公链进行开发?
性能争议与行业质疑
Stripe首席执行官Patrick Collison在社交平台表示,当前主流区块链"未针对稳定币的规模化应用进行优化",尤其难以支撑其支付平台所需的高并发交易。他透露,Stripe高峰时段需处理超过10,000 TPS的交易量,远超比特币(5 TPS)、以太坊(20 TPS)等传统公链,甚至新兴的Base和Solana(约1,000 TPS)也难以满足需求。
对此,Solana生态开发公司Helius Labs首席执行官Mert Mumtaz指出该说法存在多重谬误,强调"这远非Solana的性能极限"。根据Solana区块链浏览器实时数据,该网络当前实际处理能力已达3,186 TPS。
支持者的声音
也有业内人士对Tempo表示期待。Web3钱包服务商Fintopia首席执行官Steve Milton认为:"构建高规模链上支付基础设施将改变游戏规则,这正是我们所需的基础设施,能提供更快速、低成本的无缝体验。"
技术路线之争
部分开发者质疑为何不采用第二层网络方案。以太坊基金会成员Devansh Mehta建议:"作为L2网络同样能获得性能提升,同时可借助以太坊现有生态。"加密评论员Leo Lanza补充道:"以以太坊L2形式构建,既能自定义TPS和法币计价手续费,又可共享以太坊的网络效应与安全性。"
Collison则强调,采用用户熟悉的法币计价手续费对现实金融应用更具价值,而现有公链普遍依赖原生代币支付手续费。"我们期待Tempo能推动支付受理、全球结算、小额支付等场景加速向链上迁移。"他在声明中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