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交会加密资产工作组收到预警:量子计算或将颠覆加密货币安全根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加密资产工作组近日收到一份全面提案,警示量子计算机可能摧毁保护比特币、以太坊及其他数字资产的密码学基础。这份74页的《后量子金融基础设施框架》报告由丹尼尔·布鲁诺·科维洛·科斯塔撰写,于本周三提交。
量子威胁的严重性
该框架警告称,密码学相关量子计算机的突破性进展,可能瓦解保护数万亿美元资产的基础安全体系。提案指出,这将引发系统性风险、造成投资者灾难性损失,并彻底摧毁市场信心。报告特别提到"现在采集,未来解密"的攻击模式——黑客目前就在收集加密数据,等待量子技术突破后解密。
科斯塔的提案建议对数字资产平台实施自动化漏洞评估,优先保护机构钱包和交易所等高危系统。框架主张基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2024年更新的标准,采用经典密码学与后量子密码学相结合的渐进式迁移方案。专家警告称,量子计算机破解比特币加密的"Q日"可能最早在2028年就会到来。
为何量子威胁需要立即行动
这份提案的提交正值量子计算技术达到威胁现有加密体系的关键成熟度。2024年8月,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发布了三项最终版后量子加密标准,专门设计用于抵御量子计算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攻击。
该机构历时八年研发量子计算机无法破解的加密算法,在意识到抗量子解决方案的紧迫性后,集结全球密码学专家共同开发抗量子攻击算法。2025年3月,研究院还选定HQC作为第五种备用算法,以防量子计算机最终攻破主流的ML-KEM标准。
虽然此前分析认为量子计算对2024年比特币减半周期的威胁被夸大,但当前提交给SEC的提案反映出机构日益认识到:针对量子计算的长期准备工作不能再无限期拖延。历史经验表明,从算法标准化到金融基础设施全面整合通常需要10至20年过渡期。
行业面临量子安全转型
随着量子计算加速迈向商业化,加密货币行业正面临根本性的安全变革。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近期使用量子计算机突破了22位RSA加密,超越此前19位的纪录,在密码学相关量子机器研发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主要金融机构已认识到量子威胁的严重性。贝莱德在2025年5月向投资者发出关于比特币加密潜在安全风险的警告,全球金融机构也开始部署抗量子技术。例如汇丰银行采用后量子密码学VPN隧道等量子安全技术来保护黄金代币化交易。
据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量子计算行业本身已实现6.5亿至7.5亿美元营收,预计2025年将突破10亿美元。这种收入激增源于量子硬件在私营行业和国防领域的持续部署,预计量子计算收入将从2024年的40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720亿美元。
"Q日"的到来代表着重大转折,要求企业重新思考全球安全战略。金融机构必须在密码学相关量子计算机出现前,将现有加密系统过渡到抗量子替代方案。这一挑战不仅限于加密货币,更涉及保护银行业、通讯系统和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的所有现行加密体系。区块链开发者、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行业协作,对于有效应对量子风险和确保数字系统韧性变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