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网络犯罪激增:加密货币欺诈损失高达3150亿卢比
印度议会内政事务常务委员会在最新发布的第254号网络犯罪报告中建议,应在明确的法律框架下严格监管加密货币。委员会提议将加密货币归类为《外汇管理法》中的"数字资产",通过反洗钱和客户身份识别规则确保政府监管。
犯罪活动与巨额损失
报告揭露了加密货币在多种犯罪活动中的滥用案例,包括:
- 非法挖矿(Cryptojacking)
- 勒索软件支付
- 欺诈性交易应用程序
- 涉及毒品、武器和儿童剥削的暗网交易
调查人员还发现利用傀儡账户、分层钱包和空壳公司进行的洗钱操作。
2019至2024年间,印度累计收到530万起网络犯罪投诉,其中金融欺诈占大多数。相关犯罪损失超过3150亿卢比,大量案件与加密货币欺诈有关。突发:
印度议会内政委员会呼吁监管而非禁止加密货币!在其第254号网络犯罪报告中,该委员会指出诈骗和洗钱的严重风险,但建议根据《外汇管理法》将加密货币列为数字资产进行监管。
呼吁建立许可与税收框架
尽管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委员会反对全面禁令,认为这种方式效果有限。相反,他们建议按照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制定的国际标准对交易所实施许可制度,并强调应明确税收规则——目前30%的税率和1%的交易源头税缺乏法律依据。
对于稳定币,委员会认为只应允许印度储备银行发行与卢比挂钩的版本,且需实施严格管控以防滥用。
报告指出,部分企业在监管不明确的情况下仍在进行加密货币相关实验,因此亟需建立规则体系以明确责任并保护投资者。
监管趋势显现
委员会的建议显示出"监管而非禁止"的政策导向。通过倡导严格的许可制度、税收政策和央行监督,该报告为遏制加密货币犯罪同时促进行业可控发展提供了务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