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拥抱区块链:银行加大数字资产投资布局
随着传统金融对区块链技术的接纳,瑞波公司最新报告揭示了银行对数字资产日益增长的投资热情。从早期融资到量子安全技术应用,全球银行业正在重塑其在新金融格局中的角色,这标志着区块链正从实验性技术转变为战略基础设施。
投资趋势:从实验性到战略性
2020至2024年间,全球银行共完成345笔区块链相关投资。摩根大通、高盛和SBI集团等机构成为积极的早期投资者,主要参与种子轮和A轮融资,显示出对符合长期数字金融战略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
典型案例包括:巴西CloudWalk获得超过7.5亿美元投资用于区块链支付系统建设;德国Solaris获超1亿美元融资后推出首个受监管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NYDIG在2021年完成10亿美元融资用于机构比特币平台建设。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战略布局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此期间参与了106笔区块链交易,包括14笔超大额融资。这些银行更倾向于灵活的合作模式而非全面收购,重点支持Talos、Fnality等专注机构级交易、代币化和供应链数字化的初创企业。
Fnality开发基于央行数字货币的银行间支付系统,Talos连接机构交易者与加密交易所,Partior则通过共享区块链账本实现实时跨境结算。
创新前沿:汇丰的量子安全探索
汇丰银行在区块链应用方面表现突出,2024年试点采用后量子密码学和量子随机数生成技术的黄金代币。该行在香港推出的黄金代币允许零售客户通过受监管平台获得实物黄金的碎片化所有权。
这类创新反映出业界日益认同代币化能提升金融市场流动性、可及性和效率的观点。碎片化所有权模式正在扩大不同人群的投资机会,各大机构纷纷布局以把握这一趋势。
行业未来:从边缘到核心
顶级银行正在构建专属数字资产系统,如摩根大通的Kinexys和汇丰的Orion。区域性银行则选择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或加入共享基础设施项目。调查显示美国已有11%的社区银行计划提供加密服务。
随着竞争加剧,预计将有更多银行跟进。区块链已不再是实验性技术,正逐步成为现代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