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近期出现显著下跌,8月14日从124,000美元的历史高点回落近6%,跌破117,000美元关口。这一走势可能预示着短期趋势转变,日线图上形成的"看跌吞没"形态加剧了市场担忧。当前市场正面临亚洲"鬼月"的看跌压力与美韩强劲链上需求信号的双重拉扯,不排除价格回调至100,000–105,000美元区间的可能性。
亚洲"鬼月"对比特币的影响
被称为"鬼月"的农历七月(今年为8月23日至9月21日)在亚洲传统中被视为不利投资的时段,通常伴随风险偏好下降和获利了结增加。历史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比特币在此期间平均跌幅达21.7%,其中2017年暴跌39.8%,2021年下跌23%。若该规律应验,当前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探至100,000–105,000美元区间。当季节性心理与技术面形成共振时,市场压力往往倍增。
本轮下跌的触发点出现在8月14日,比特币急速跌破117,000美元支撑位,强化了市场进入盘整阶段的判断。但市场并非单向波动——尽管技术形态呈现下行趋势,投资者行为与区域需求却发出矛盾信号。在关键阈值附近徘徊的价格,反映出市场情绪的脆弱与犹豫。
需求端韧性显现
链上指标显示市场仍具备消化抛压的能力。8月14日Coinbase溢价指数创月度新高,暗示美国现货需求升温;韩国"泡菜溢价"也重返正值区间,表明当地买盘复苏。短期投资者亏损抛售的BTC数量仅16,800枚,远低于此前回调时48,000枚的水平。
技术面关键分水岭
从技术角度看,116,000–117,000美元区域构成重要支撑位,现货买入与期货头寸在此高度集中。若能守住该防线,比特币可能迎来快速反弹。但另一方面,鬼月期间下探100,000美元的风险依然存在。长期来看,部分分析师认为当前夏季回调或为秋季行情奠定基础,机构需求与持续资金流入将成为后续支撑。本质上,比特币仍处于心理因素与基本面指标的角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