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价格、市盈率与趋势界限
劳尔·帕尔认为当前科技股和加密货币仍处于长期趋势线的一个标准差范围内,远未达到泡沫水平。他对比了上世纪90年代末估值远超趋势线的情况,指出所谓"泡沫估值"的论述忽略了法币贬值导致价格(P)增速快于收益(E)的机制。
帕尔提出:若货币年贬值率达11%而实体经济仅增长2%,市盈率将在约八年内翻倍。他将这种"分母效应"视为价格上涨的核心驱动力。针对比特币,他特别强调当前价格与长期通道的偏离不足一个标准差,而历史上"通常能达到两个标准差",暗示仍有上行空间。
全球流动性、债务周期与市场动能
帕尔将分析视角扩展到美国之外,指出全球流动性才是主导市场的宏观力量。他认为债务周期是核心机制:债务压力导致货币贬值,迫使央行创造流动性,继而推高资产价格。
数据显示美国债务期限延长推迟了2025年的流动性冲击,当前疲软的经济指标(如ISM指数)正反映这种延迟效应。但帕尔提醒,即便2017年美国流动性停滞时,中英两国仍推动全球流动性上升维持市场繁荣。
他承认"这次不一样"的说法充满风险,但强调周期机制始终如一:债务到期→货币贬值→流动性释放→价格上涨。帕尔始终保持风险敞口,以便验证观点时能灵活应对。
核心结论
帕尔驳斥"泡沫论",将加密货币乃至整体市场视为货币机制的产物——由贬值流动性和债务周期驱动,而非纯粹投机行为。在现有趋势通道内,他判断市场仍处于理性波动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