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受监管的多币种稳定币将终结美元在加密货币领域的垄断地位

2025-09-11 21:45:55
收藏

观点:稳定币市场需要多元化发展

稳定币最初只是加密货币交易者的临时解决方案。通过将代币与美元挂钩,它们在一个永不休市的市场中创造了流动性。然而短短几年间,其作用已远超当初设想。如今已形成一个链上金融层,其中与美元挂钩的代币不仅影响价格,还决定着抵押规范和风险偏好。

单一货币主导的风险

真正的危险在于:如果欧元、日元和离岸人民币等可信且受监管的替代品未能快速发展,美元的主导地位将在加密货币领域长期固化。一旦如此,流动性将更紧密地跟随美国的利率和政策波动,当国债市场震荡时加剧资金外流,并直接将华盛顿的政策冲击传导至去中心化金融领域。

美元代币已经将传统金融状况传导至加密市场。虽然具体数据每季度都在变化,但机制却始终如一:储备金存放在美国政府货币市场,因此加密流动性随美国利率升降而涨落。

这套体系虽然高效透明,却将所有宏观风险集中在单一主权国家的货币市场。行业若将这种依赖性视为"中性",就必须在构建下一代市场结构时纠正这种认知。

欧洲与日本的政策机遇

欧洲已不再满足于纸上谈兵。如果美元稳定币主导着链上金融规则,那么欧元必须真正进入交易订单簿,而非仅停留在白皮书中。

欧元稳定币EURAU将迎来首次考验:欧元流动性是否清晰可见并成为基础交易对?如今欧洲已建立起合规的EURC和EURCV体系框架,现在需要的是有意识的市场做市来培育欧元交易市场。

监管机构应该主动选择赢家并为其流动性提供担保,而非仅仅发布指导方针——否则"战略自主"将沦为附带买卖价差的口号。欧洲央行已明确表态:美元化的稳定币通道削弱欧元自主权,因此必须通过政策建立欧元本位的替代方案。

日本也在同步推进。金融科技集团Monex正在筹备日元稳定币,同时JPYC已获得批准,成为亚洲首批受监管的法币抵押代币之一。但只有当日元代币真正应用于汇款、供应商支付,并在主要交易所形成深度基础交易对时,这些进展才有实质意义。

香港:非美元通道的试验场

香港新推出的许可制度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为非美元代币提供了受监管的发展路径,包括可执行的储备金要求、赎回机制和信息披露——这正是欧洲和日本在亚洲时段所需的约束框架。

虽然起步于港元,但该框架同样适用于离岸人民币(CNH),使香港成为可监控、可扩展的离岸人民币试点理想桥梁。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技术代码,而在于政策设计——目前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较浅,持牌CNH代币将在流动性扩大和对冲成本降低前发挥重要通道作用。

重塑基础交易对的条件

只有当非美元代币成为价格发现的基本单位时,它们才能真正改变市场格局。这要求每日储备金披露和独立审计必须达到(甚至超越)USDT/USDC的标准。同时需要原生多链发行以实现无包装结算,以及严格的赎回服务等级协议,让机构能安心使用欧元或日元进行隔夜融资。

交易所应上线非美元基础交易对并给予激励——即便初期价差较大——这样才能在美元之外形成真正的价格发现机制。

欧洲已具备前两个要素:受监管的发行渠道和公开主张欧元通道的央行。香港则提供第三个要素:一个能够许可并监管服务于亚洲交易时段发行方的平台,对储备金和行为有明确要求。这些要素共同作用,能在不否认美元存在的前提下,逐步削弱其链上垄断地位。

更广阔的图景:多货币通道

美元稳定币不会消失——也不应该消失。但单一货币基础层只会使加密系统更脆弱而非更开放。欧洲对EURAU的批准展示了政策如何转化为流动性;日本发放的许可证为地区市场增加了深度;香港的监管制度则为验证非美元通道能否大规模清算提供了试验场。

如果欧元和日元流动性能在交易所整合(并随之推出透明、持牌的CNH代币),链上的定价、抵押和融资将不再局限于单一主权国家的货币市场,在保持速度和可组合性的同时有效降低集中风险。下一个周期将奖励那些将合规转化为有竞争力外汇流动性的发行方和司法管辖区,而惩罚那些默认重建美元主导地位的参与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