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MEXC首席运营官Tracy Jin
虽然以太坊仍是DeFi和智能合约创新的核心基础设施,但它仍未兑现最重要的承诺:大规模普及。经过近十年发展,基于以太坊的应用对普通用户而言仍过于复杂、割裂且昂贵。而开放网络(TON)正在押注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这个未来已在Telegram内部展开。
从概念到文化层
TON于2018年构想诞生,旨在将区块链技术融入Telegram通讯平台。随着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的逐步完善,TON在2024年迎来了抛物线式增长,5月泰达公司决定在链上发行USDT更成为重要助推力。
今年,TON已在全链生态中确立了关键地位。3月的主要钱包升级为超1亿Telegram钱包用户新增了交易和TON质押功能。过去两年间,TON还推出了TON DNS、TON Storage和TON Proxy等基础设施,支持去中心化域名、存储及隐私解决方案。
如今,开放网络正优雅地兑现其承诺——借助Telegram庞大用户基础,以更接近Web2的方式让数百万人进入Web3。TON链上已创建超1.5亿账户,日均交易量达200万笔,月活跃钱包数也维持在200万左右。这些数据虽亮眼,但尚未使TON成为最受欢迎的区块链生态。
TON的差异化路径
TON不是在兜售生态系统,而是提供用户已熟知的使用工具,底层则由加密技术驱动。全球数千万用户可用的Telegram钱包,正将代币从投机工具转变为聊天、频道、游戏和P2P体验中的实用单元。
加密技术普及的未来图景已然清晰:使用将变得毫不费力,从Gas费到私钥存储等现有痛点都将被抽象化。互联网发展史昭示着Web3将延续Web2的轨迹:更优的用户体验、更简化的操作、更深度的产品服务集成。
下一代面向大众的区块链采用浪潮将由具备以下特质的公链推动:操作简化、交易快速低价、深度融入现有Web2平台。这是深陷扩容困境的以太坊等初代智能合约链无法提供的,那些缺乏Web2分发渠道的"下一代公链"同样难以企及。唯有原生集成至Telegram这个十亿级通讯平台的TON,能同时满足所有条件。
Mini应用革命
这让我们回到TON主流化的关键——Mini应用。相比竞争对手,TON最大的优势在于与Telegram9亿用户的原生集成。Notcoin、Hamster Kombat和Catizen等Mini应用正吸引数百万用户,其中许多人甚至未察觉自己已在使用区块链基础设施。这些应用正是可扩展、低摩擦Web3的现实压力测试。
当以太坊自2018年起空谈吸引十亿用户时,TON正悄然实现——通过一个个表情包、微交易和点击。相比之下,Uniswap或Aave等以太坊应用仍需浏览器插件、助记词和Gas机制理解,这些门槛对主流用户仍难以逾越。即便Solana和BNB链拥有更快速度和更高锁仓量,仍依赖外部钱包和Web3接入流程,而TON完全避开了这些摩擦。
新行为范式
TON的崛起恰逢加密行业的范式转变。随着全球对传统平台信任度下降,注意力正转向提供自主托管、互操作性和流畅体验的生态。当L2和Rollup争相扩展以太坊时,TON正在Layer1难以触及的领域构建——原生日常应用界面。
加密社区已对过度设计的用户体验、投机波动和割裂的入门流程感到疲惫。TON则乘着Mini应用热潮——这种通过微信等平台在亚洲普及的形式,正成为全球行为范式。TON将加密技术融入日常习惯的能力,在这个移动优先的时代具有独特优势。
TON已展现强大韧性。2024年Pavel Durov被捕事件中,平台仍保持独立运营,彰显其去中心化进展。Telegram也已开始为极端情况做准备,确保基础设施不依赖单一实体。
定义区块链新时代
这种势头将导向何方?按当前采用率,TON日活在2026年可能突破260万,2027年超1000万。而两年前这个数字还不足4万。相比之下,以太坊日活稳定在42万左右,Solana近期因空投和 meme币活动激增至500万。
TON明年或非数据最强的公链,但其增长逻辑独特。Solana的飙升由投机和激励驱动,TON则建立在打赏、游戏和支付等嵌入式习惯之上,这些行为在熟悉界面中重复发生数百万次。
没有哪个应用比Telegram更亲加密或更原生。它不仅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区块链应用,还是世界第四大通讯软件。而其Mini应用的底层正是TON。没有其他区块链能触达这种级别的分发网络,因此在规划区块链采用未来时,所有路径都指向TON。
若其美国市场拓展计划奏效,TON或将从WhatsApp和Facebook等平台吸引数百万用户。尽管美国市场监管严格竞争激烈,但TON的无摩擦体验、移动优先设计和深度Telegram集成赋予其独特优势。通过定位于创作者平台、微交易和原生变现,TON可能打开这个长期被以太坊主导、被多数公链忽视的市场。
到2027年,以太坊或仍主导DeFi,Solana可能领跑链上流动性和交易。但如果TON延续当前路径,它将完全占据另一个维度:互联网的日常层。人们无需刻意使用的区块链——因为它早已存在于那些永不关闭的应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