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希夫引发关于稳定币与国债的辩论
经济学家彼得·希夫近期发表了一系列挑战主流观点的言论,甚至包括特朗普政府支持的主张,从而引发了广泛讨论。希夫对稳定币影响美国国债需求的普遍认知提出质疑,特别驳斥了"稳定币能正向促进国债需求"的观点。
稳定币与债券市场动态
随着加密资产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不断扩大,锚定美元等资产的稳定币流通量持续增长。传统观点认为这推高了对美国国债的需求,但希夫对此提出了鲜明反驳。
在社交平台X的发言中,希夫质疑稳定币市场对国债的实际影响。他认为,流入稳定币的资金并未创造新流动性,只是对现有流动性的重新分配,这种情形可能不会带来国债购买量的结构性增长。
希夫分析的另一关键点是其对长期债券收益率的潜在影响。他指出流动性流向的改变可能破坏债券供需平衡,最终推高长期利率。"流动性转向稳定币并未创造新需求,而是重新分配现有需求。从长远来看,这可能导致国债利率上升。"
这位经济学家认为,稳定币的新需求只是引发金融体系流动性的零和变化,并推测该过程可能同时助推抵押贷款利率上涨。
稳定币实际创造债券需求
本质上,彼得的观点并未获得广泛认同。以对加密货币持负面评价闻名的希夫多年来持续发表类似观点。观察人士认为更应关注美国政府的实际行动——特朗普政府明确支持稳定币,财政部长更公开宣称稳定币能巩固美元地位并增加债券需求。相较之下,希夫的论断显得缺乏实证。
假设德国投资者购买10万枚USDC,发行方Circle随即购入10万美元债券作为1:1储备金。这意味着德国投资者间接购入了等值国债。该投资者原本持有美国国债吗?没有。这是否创造了新的债券需求?确实如此。批评者据此认为希夫的言论缺乏事实基础。
在关于稳定币影响国债的持续辩论中,希夫"稳定币流动仅重新分配资源而非创造新资金"的论点引发金融界关注。该分析提醒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需审慎观察稳定币市场,同时警示稳定币可能导致长期收益率与信贷利率的波动。建议评估稳定币效益与风险时,应充分考量其对现有金融结构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