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研究报告:美国债务或达GDP250%而不致利率飙升
美联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发布的新研究显示,只要国债需求保持稳定,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可达经济总量的250%而不会推高利率。斯坦福大学Adrien Auclert、明尼苏达大学Hannes Malmberg、西北大学Matthew Rognlie与哈佛大学Ludwig Straub组成的团队通过建模得出这一结论。
老龄化与债务发行的博弈
作为团队代表发言的Straub解释道:"在财政整顿实施前,老龄化人口不断增长的资产需求与政府支出扩大所需的债务增长将展开竞赛。"简言之,当美国老年群体寻求安全投资渠道时,他们可能持续购买国债,即便政府不断扩大举债规模。但他警告:"若不进行重大调整,债务供给终将超越需求,迫使利率上升。"
债务临界点尚未到来
目前美国公众持有的政府债务相当于GDP的97%。7月通过的《宏伟预算法案》加剧了债务压力。国会预算办公室(CBO)1月预测债务比率将在2034年达到117%,但法案通过后该预测值又上调了9.5个百分点。
研究团队将预测期延长至2100年,发现技术上存在债务/GDP比率达250%仍维持低利率的可能性,但前提是财政缺口需缩减至少10%的GDP。Straub强调:"调整越延迟,政府债务供需失衡越严重,最终导致债务不可持续。"
利息支出暴增隐忧
过去12个月美国财政部支付了1.2万亿美元利息。若利率维持现状,2026年该数字将升至1.4万亿美元。由于政府债务平均期限为5-6年,当前5年期收益率约3.8%。要遏制利息滚雪球效应,收益率需降至3.1%以下,这要求美联储至少降息75个基点。
鲍威尔政策转向:就业优先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已释放政策转向信号,将关注重点从通胀转向就业。他表示:"风险平衡的变化可能需要调整政策立场",这被解读为降息前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通胀并未降温——CPI已连续53个月高于2%,PPI环比涨幅达0.9%,核心CPI重回3%上方。
就业市场恶化促发转向
就业数据持续走弱:5-6月报告下修25.8万个岗位,2025年累计下修46.1万个岗位,超过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市总人口。这促使美联储改变自2021年以来的通胀优先立场,将失业率视为更大威胁。
资本市场与民生分化
降息将提振股市——历史数据显示,当标普500指数处于历史高点2%范围内时降息,其后12个月平均回报达13.9%。但如同疫情后复苏期,工资增长难以追赶通胀,财富差距将持续扩大。这种分化模式几乎必然重演:顶层群体获益的同时,底层民众将承受更高生活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