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曾以为安全无虞"…Crypto.com就利用多重签名钱包的新型诈骗发出警告

2025-08-21 07:35:47
收藏

加密货币平台发布研究报告:警惕利用多重签名钱包的新型智能诈骗

最新研究显示,犯罪分子正利用多重签名(Multisig)钱包技术实施智能化虚拟资产诈骗,导致用户损失持续扩大。原本作为安全增强手段的多重签名技术,正被犯罪者以"信任"为幌子进行滥用,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技术原理与诈骗手法

多重签名钱包需通过一个以上密钥进行交易认证,采用"2-of-3"或"3-of-5"等模式运作,能有效防范单密钥被盗风险。但研究发现,诈骗分子正在精心仿造这种技术架构实施犯罪。

诈骗通常以高收益投资机会为诱饵开始。受害者因相信其宣称的高安全性,将资产存入所谓的多重签名钱包。实际上这些钱包完全由犯罪分子控制,可随时提取资产。诈骗者有时还会伪造看似正规的签名验证界面迷惑用户。

识别与防范建议

研究报告指出,多数受害者直到无法提现时才意识到被骗。专家建议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首先应对未经请求的投资邀约保持警惕,避免向不明平台注资。其次必须核实所有参与多签设置方的资质,并确认钱包架构是否可通过区块链公开验证。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求用户在注册时公开密钥,或以"钱包验证"为名索要资金的平台,极有可能是骗局。真正安全的钱包应确保用户完全掌握密钥和访问权限,且交易需由独立的多方共同认证。

技术双刃剑效应

多重签名技术本在企业资金管理、智能合约治理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基础设施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但其复杂的实现机制反而可能因用户认知不足成为犯罪温床。

报告强调,在享受多重签名技术优势的同时,用户必须提升技术理解能力并培养持续的安全意识。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和对技术机制的充分认知是必要前提。相较于轻信高收益承诺,认识到"资产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用自身"才是最根本的防御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