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领域,最危险的骗局往往不藏在代码里,而是藏在信任中。瑞典企业家、Great.com创始人埃里克·伯格曼以最残酷的方式领悟了这个道理。在一连串令人揪心的推文中,他揭露了诈骗者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人际信任陷阱,诱骗他拱手送出了近130万美元。这并非黑客攻击,而是利用网络文化中最响亮的姓名上演的一场心理操控。
陷阱:先建立归属感,再实施背叛
故事始于一个看似无法拒绝的来电。伯格曼受邀参加一个关于非洲水井项目的视频会议,与会者赫然包括YouTube顶流MrBeast和马克·罗伯特。这两位以慈善行动闻名的创作者,让长期投身公益事业的伯格曼倍感亲切。
"起初是MrBeast和马克·罗伯特讨论水资源项目,"伯格曼写道。这些名字让他瞬间卸下防备,确信自己加入了真正的慈善家圈子。但这只是精密社会工程骗局的第一步。
精心编织的社交幻象
随后他被拉入一个仿冒的精英捐赠者WhatsApp群组。群内充斥着艾丁·罗斯、Stake联合创始人埃迪、Shopify创始人托比等显赫名字,甚至还有挪威亿万富翁。这个设计旨在营造"富豪善士圈"的幻觉。当"Coinbase代表"现身推荐早期代币认购时,已被氛围感染的伯格曼未加核实便转出近百万美元——资金在几分钟内消失殆尽。
信任漏洞:比技术漏洞更致命
伯格曼坦言:"我的弱点是想成为群体的一部分。"骗局成功不是因为他缺乏区块链知识,而是利用了人性中对归属感的渴望。首笔50万美元转出后,诈骗者次日将认购额提高到75万美元,使他总损失在48小时内达到125万美元。直到第三天准备再次投资时,他才从英国号码的美国网红等细节中发现破绽。
绝非孤例的信任劫案
这种社会工程攻击在加密领域已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2022年,黑客通过虚假招聘文件入侵Axie Infinity的Ronin网络,盗取6亿美元;2024年日本DMM比特币交易所3亿美元失窃案,调查同样指向社交工程攻击。这些案例都印证着同一个残酷事实:区块链最薄弱的环节从来不是技术,而是掌握密钥的人。
信任崩坏后的余波
伯格曼的兄弟在事件曝光后发表了理性回应:"弟弟的出发点始终相信世界是美好的,这种心态有时会让人受伤。"这揭示了比金钱损失更深层的创伤:当自诩聪明的人发现自己被愚弄时,那种对自我判断力的质疑才最致命。
给行业的警示灯
伯格曼的公开陈述不仅是个案曝光,更是对整个加密社区的预警。诈骗者刻意选用MrBeast等信誉背书的身份,伪造Coinbase合作、内部代币等全套叙事,说明现代骗局已进化到精准利用社会认同的阶段。这种攻击不仅造成财产损失,更会侵蚀网络社区赖以生存的信任基础。
社会工程:与时俱进的威胁
Chainalysis数据显示,2023年超过17亿美元通过社交工程被盗。从虚假客服到深度伪造通话,犯罪分子的工具箱正在扩充。伯格曼的遭遇虽然金额惊人,但其利用名人效应、营造稀缺性的手法,已成为行业典型骗局模板。
最后的教训
伯格曼用125万美元买来的启示是:在推崇去中心化的加密世界,信任依然是最脆弱的通货。当他说出"我以为自己足够聪明不会上当"时,实则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在精心设计的信任陷阱面前,没有人是绝对免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