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作为价值存储手段对比特币地位的挑战
近期有分析指出,以太坊(ETH)正崛起为能够挑战比特币(BTC)作为价值存储手段地位的资产。全球资产管理公司VanEck在最新报告中提出这一观点,认为以太坊的通胀结构和治理模式可能比比特币更具优势。
企业需求推动以太坊应用扩展
报告显示,在企业数字资产管理策略中,以太坊的需求显著增长。这主要得益于美国监管政策变化,以及稳定币和代币化应用的普及。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交易所和经纪商已开始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发行代币化股票,使实际应用场景更加清晰。
机制创新带来差异化优势
尽管比特币曾因其固定发行量和稳定性被视为企业数字资产储备的首选,但当前形势已发生变化。VanEck分析指出,以太坊的灵活性使参与者能够实现更复杂的金融策略,从而更高效地积累ETH。
以太坊自采用权益证明(PoS)机制后,用户可通过质押参与网络并获得收益,这是比特币所不具备的特性。参与者通过质押可获得额外ETH,使以太坊从单纯持有资产转变为具有收益性的运营资产,显著提升了吸引力。
供应机制呈现结构性差异
在代币供应机制方面,以太坊正迎来重要转折。数据显示,以太坊供应量从2022年10月的1.206亿ETH降至2024年4月的1.201亿ETH,呈现约-0.25%的通缩结构。同期比特币供应量增长1.1%,这意味着以太坊正变得更加稀缺。
虽然比特币每四年减半的机制使其发行结构具有可预测性,但也有观点认为这本质上仍是依赖通胀性奖励的体系。去年比特币矿工通过通胀性奖励获得的收入高达140亿美元。VanEck担忧,随着区块奖励减少导致的收益下降,可能对比特币网络安全性构成威胁。
治理模式差异带来长期影响
以太坊基于权益证明的治理模式以代币持有者为核心,其决策机制更直接且有利于用户。相比之下,比特币的决策权更倾向于矿工群体,容易与持币者利益产生冲突。
综合这些结构性差异,VanEck认为以太坊作为长期价值存储手段超越比特币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技术或市值层面,更在于其可实现的经济激励机制和网络治理的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