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2015年ICO期间斥资7.5万美元购入以太坊的爱沙尼亚银行家痛失钱包访问权

2025-08-15 14:10:41
收藏

沉睡多年的以太坊地址因离奇原因重回公众视野

一个长期休眠的以太坊地址因特殊原因引发热议。虽然钱包归属者身份明确、资金完好无损,却无人能够动用这笔巨额资产。

据Cointelegraph披露,该地址归属于爱沙尼亚银行家Rain Lõhmus,持有约25万枚ETH,当前价值超10亿美元。作为爱沙尼亚LHV银行创始人,Lõhmus在2014年以太坊ICO期间以约7.5万美元购得这些代币。他曾在国家电台采访中承认该地址所有权,称此事"并非秘密"。这笔资产是目前链上记录的最大个人预售持仓之一。


巨额资产为何无法动用?

从密码学角度看,原因简单而致命——私钥遗失。Lõhmus表示已丢失密码,且未进行大规模恢复尝试。与众多遭遇类似情况的人一样,他曾寻求外部协助,甚至考虑通过人工智能重建访问权限,但至今未找到可靠方案。以太坊的设计不存在管理员或重置功能,失去密钥意味着永久丧失资金支配权。


加密货币"消失"案例频发

因密钥丢失导致的资产冻结并非孤例。链上分析师认为,早期地址中有相当比例的ETH因凭证遗失已实质性退出流通。

有些投资者的损失方式更为戏剧性:一位以单价5美元购入6000枚BTC的投资者因无关案件入狱,期间房东雇用的清洁工误将其钱包密钥当作垃圾丢弃,导致这笔财富永远无法找回。

瑞波前首席技术官Stefan Thomas也遭遇类似困境,他丢失了存有7002枚BTC的加密U盘密码。令人意外的是,Thomas已拒绝所有协助提议——在几乎尝试所有解锁方式未果后,他不愿冒险导致资产彻底消失。


风险管理启示录

该事件凸显了随资产规模扩大的操作风险。未妥善保存密钥的预售参与者面临不可逆损失的真实威胁,Lõhmus案例表明缺乏预防措施将轻易导致资产流失。

冷存储仍是规避交易所中心化风险的最安全选择之一,但投资者应建立安全冗余的备份机制及文件化恢复流程,以确保资产的长期可访问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