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业迎来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热潮
随着内地机构大举投入区块链产品开发,香港金融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浪潮。在新版稳定币监管框架出台后,行业领袖纷纷呼吁政府加快制定配套措施,引导这一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内地资本加速布局代币化资产
此前在港中资机构对数字资产涉足有限,主要专注传统投资工具。这一局面在今年8月1日《稳定币条例》生效后发生转变——该条例在香港金管局监管框架下,要求发行方保持高质量储备、确保可兑换性并遵守反洗钱规定。
据知情人士透露,近期多家内地背景的基金及保险公司已收到总部指令,开始试水代币化产品。"这已成为考核任务。"一位香港基金经理表示,目前机构正在尝试货币市场基金代币化、租金收益权代币化等RWA实践。
业界普遍认为区块链技术将提升市场效率。"未来五到十年,所有金融产品都将上链。"某香港基金负责人向腾讯表示。但亦有专家提醒需警惕过热现象。
泰康资产(香港)首席执行官周成刚直言行业存在"虚火",强调并非所有资产都需要上链。他警告称:"我反对神化任何新技术。很多人误将未来数年才可能实现的RWA当作当下可行方案,这种认知偏差可能误导市场。"
普华永道建言资本市场改革
代币化监管进展同时引发对资本市场深度改革的呼声。在特区政府2025施政报告咨询会上,普华永道建议当局强化香港"超级联系人"角色,具体措施包括:扩大机密上市申请范围至双重主要上市企业及高成长公司,允许发行人在获批前保留敏感数据。
针对香港最新发布的《数码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普华永道建议加快落实数字资产相关战略。该机构认为香港具备打造数字优先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潜力,建议建立区块链原生资产登记系统促进资产代币化,同时构建涵盖土地、知识产权、股权投资等数字资产的发行转让登记机制以提升流程效率。
香港在进取与审慎间寻求平衡
香港政策制定者毫不掩饰其雄心。今年6月政府推出"LEAP框架"(法律优化、扩大代币化产品、推进应用场景、人才培养),旨在将稳定币、代币化债券及RWA纳入金融体系。目前香港已成功发行代币化绿色债券,并被视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试验田。
但业内人士指出流动性限制与监管不确定性可能阻碍发展。有加密领域高管向腾讯表示,传统渠道已能融资的资产上链价值有限,而低质量资产上链同样无法解决流动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内地监管部门仍持审慎态度。分析师指出,尽管香港在推进稳定币及代币化规则,北京方面对资本外流风险保持警惕,短期内只会批准极少数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