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从闪电贷到全球银行:Aave的崛起之路

2025-09-09 14:57:06
收藏

从闪贷到全球银行:Aave的进化之路

Aave从最初名为ETHLend的项目转型而来,通过创新性地推出流动性池、闪贷和可组合性功能,最终成为DeFi领域的领先借贷协议。随着V3版本引入隔离模式、借贷限额和跨链门户等风险管理工具,Aave已进化为跨链流动性基础设施。随着GHO稳定币的推出和V4版本统一流动性层的规划,Aave正致力于从单一协议转型为全球加密银行。



从ETHLend到Aave:重塑链上借贷

2017年,当加密货币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比特币价格和以太坊ICO热潮时,借贷领域几乎无人问津。ETHLend尝试构建点对点借贷市场,但很快遭遇瓶颈:撮合效率低下、成功率不稳定、贷款条款缺乏吸引力。

2018年,团队更名为Aave(芬兰语意为"幽灵"),并彻底重构产品设计。摒弃订单簿模式后,Aave创建了流动性池机制。存款人可获得随时间增值的aToken,借款人则能即时获取流动性。这种资金池模式将流动性本身变成了可交易的产品。

2020年初推出的Aave V1版本带来革命性的闪贷功能——只要在同一笔交易内归还资金,用户无需抵押即可借款。这项创新被套利交易者、清算人和开发者广泛采用,虽然存在争议,但闪贷已成为DeFi领域的基础金融工具。Aave的声誉由此提升,不再仅是借贷平台,更成为创新孵化器。



DeFi盛夏:Aave的成名时刻

在2020年的"DeFi之夏",几乎每个参与者都使用过Aave。V2版本新增债务代币化、抵押品置换和固定利率等功能,使借贷操作更加灵活。当流动性在各协议间快速流动时,Aave凭借出色的可组合性脱颖而出——其代币化资产和债务能无缝接入其他协议,使Aave成为DeFi生态的核心基础设施。

随后Aave开启多链扩张,在Polygon、Avalanche、Arbitrum和Optimism等链上部署,犹如在新城市开设分支机构。每个"分支"都保持相同的健康因子、利率曲线和清算规则,确保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到2021年,Aave锁仓总值接近200亿美元,超越Compound和Maker成为行业第一。

这一时期Aave开始布局机构市场。通过与Fireblocks合作推出Aave Arc合规市场,尽管交易量有限,但彰显了连接DeFi与传统金融的野心。



危机应对与信任工程

庞大的资金规模必然伴随压力测试。2022年底,某巨鲸尝试在Aave上做空CRV,巨额借款引发市场混乱。虽然头寸最终被清算,但流动性不足导致超百万美元坏账。相比数千亿的总锁仓量虽微不足道,却敲响了风险管理的警钟。

V3版本对此作出系统性改进:隔离模式将高风险资产限制为仅能借入稳定币;硬编码的供需上限防止单一资产抽干流动性;效率模式(eMode)使相关性资产可获得近98%的抵押率。这些功能如同协议内置的防火墙

跨链门户的推出更具革命性。用户可在以太坊存款、在Polygon借款、在Avalanche还款。底层通过销毁原链aToken并在目标链重新铸造实现跨链,随后桥接基础资产。Aave由此进化为跨链流动性基础设施。



超越DeFi:构建全球加密银行的愿景

2023年推出的GHO稳定币标志着战略升级。以往协议收益进入准备金,而GHO的利息直接流入DAO国库,既创造了财政引擎,又以统一货币连接借款人。与MakerDAO的DAI不同,GHO采用商业银行模式——在多个市场边缘发行,而非单一中央金库。

更大的野心在于V4的统一流动性层,旨在将跨链市场合并至统一资产负债表。通过中枢管理利率、风险和激励,在各链执行具体操作。对用户而言无需考虑链选择,对Aave则意味着真正实现跨链银行运作。

尽管面临MakerDAO在稳定币市场的主导、Compound的安全声誉等竞争,Aave的优势在于对复杂性的工程化处理,以及将多链视为核心战略。这种特质使其在压力测试中持续成长。现在的问题是:Aave能否成为机构投资者和现实世界资产的"公共银行"?若成功,它将不仅立足加密边缘,更可能跻身全球金融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