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或成政府首选的增税抓手
若以巴西近期举措为风向标,当各国政府急需增加财政收入时,加密货币很可能成为其首个征税目标。今年六月,巴西取消了对小额加密货币收益的免税政策,转而对所有数字资产资本利得统一征收17.5%的税率,且不设起征点。这是巴西政府通过加强金融市场征税来增加收入的系列举措之一。
全球征税趋势初现端倪
这一现象绝非局部税收调整。各国正不约而同地探索从加密货币资产类别中榨取更多税收的途径。2023年,长期对加密货币免税的葡萄牙突然宣布对持有不足一年的加密收益征收28%的资本利得税,此举具有标志性意义。
现实问题是:那些仍对加密货币实施友好税收政策的国家,其防线还能坚守多久?下一个跟进紧缩政策的又会是谁?
以德国为例,目前对持有超过一年的加密货币免征资本利得税。即便持有不足一年,每年不超过600欧元(约合686美元)的收益仍可免税。英国则为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所有资产提供3,000英镑(约合3,976美元)的资本利得税免税额,不过该额度已在2023年从6,000英镑削减了50%,暗示未来可能进一步缩水。
散户投资者的灰色地带正在消失
虽然看似微小调整,但继续降低3,000英镑的免税额门槛可能带来可观的税收收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12%的英国成年人持有加密货币。考虑到政府债务持续攀升的情况,这项调整很可能被提上议程。
零售投资者享受监管宽容的灰色时代正在终结。随着加密货币市场日趋成熟和价格持续飙升,各国政府正密切关注媒体关于加密资产爆炸式增长的报道。在新兴市场尤其如此,这些国家的政府在填补财政缺口时,既要避免引发政治反弹,又不能采用更显眼或更具争议的增税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五年间没有任何资产的年均化回报率能媲美比特币61.2%的收益水平。
加密货币是政府的理想征税目标
幸运的是(对政府而言),加密货币是个相对容易的征税标的。它常被视为高风险投机品,且被认为主要惠及富裕阶层。对其征税不仅公众争议较小,但也存在弊端,特别是对普通投资者和初创企业的影响。
以巴西17.5%的统一税率为例,小规模交易者承受着不成比例的冲击。大型机构尚可通过消化成本或迁往政策更优惠的管辖区应对,而那些在通胀肆虐的经济体中使用加密货币储蓄的普通用户,却只能独自承担成本。
随着更多政府可能效仿巴西和葡萄牙的做法,低税乃至免税的加密货币投资时代或将落幕。问题不在于其他加密友好国家是否会加强税收管控,而在于其行动的速度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