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式推出期待已久的稳定币发牌制度
香港于周四正式推出酝酿多时的法币挂钩稳定币发牌制度,随着这座城市致力于打造全球加密货币中心,此举将加强对数字资产的监管。
根据8月1日生效的新规,任何希望向零售投资者发行或推广稳定币的公司,都必须先获得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的牌照。牌照要求涵盖多重合规领域,包括储备资产管理、按面值赎回、客户资金隔离、反洗钱规程、信息披露以及运营方的适当人选审查。
加密政策改革新篇章
稳定币制度的推出标志着香港更广泛的加密政策改革进入新阶段。过去几年,香港已实施交易所发牌框架并推出虚拟资产新规,力图重建其作为中国与世界金融门户的地位。
此次新规出台之际,美国刚通过首部联邦稳定币立法《GENIUS法案》。Animoca Brands联合创始人兼执行主席萧逸指出关键差异:"香港由金管局担任唯一监管机构,流程相对简化;而美国因联邦与州双层体系形成复杂的监管结构。"
虽然两地都要求100%储备金保障兑付能力,但香港新规已即时生效且支持多币种,这使其有望成为更具灵活性的全球稳定币项目落户地。
支付场景与国际应用潜力
尽管本地市场规模有限,香港对稳定币的兴趣持续升温。戴维·卡梅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安迪透露,客户正将稳定币视为潜在支付通道而不仅是投机工具:"客户关注点已从单纯交易转向探索线上线下场景应用。"
他补充道:"越来越多客户寻求与稳定币发行方、支付平台建立合作,预计将在金融、零售及本地商业等领域催生创新应用。传统金融机构与数字资产平台的协作将成为推动普及的关键。"
不过香港支付市场已趋饱和,商家普遍支持信用卡、移动支付及八达通等多重渠道。业内人士认为,稳定币短期内难以作为独立支付产品突围,真正的机遇在于国际应用场景。
跨境业务的实际需求
Gate Dubai首席执行官、前Gate HK业务发展主管张爱德温透露,内地企业对香港新规反应积极:"他们计划通过自建稳定币或采用相关技术完善商业支付网络。"
虽然中国内地严禁加密货币交易,但京东、支付宝等企业已确认正在探索稳定币的跨境业务应用。张爱德温举例称,某旅游公司拟用稳定币简化全球酒店款项结算,目前传统跨境汇款耗时长达30天:"特别是对阿根廷、巴西等银行渠道不畅的地区,这种方案优势明显。"
他认为大企业采用将带动零售端普及,类比数年前支付宝进入香港市场的路径:"需要具有成熟生态的企业将稳定币植入现有体系,通过用户习惯培养推动规模增长。"
现存挑战与改进建议
尽管发展势头良好,成本与可获得性仍是主要障碍。部分企业如空中云汇已明确表示暂不涉足稳定币,认为其未能有效解决国际转账痛点。
现行制度更利于大型机构——稳定币发行方须持有至少2500万港元实缴股本,这可能阻碍中小创新者入场。Chavanette Advisors战略储备解决方案主管田娜·塞卡兰建议:"应实行分级资本要求,小规模发行可适用更低标准。"
她还呼吁建立牌照互认机制,允许已在美国、新加坡或欧盟等合规辖区持牌的企业在港展业:"这将显著降低合规发行人的准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