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以太坊有望取代华尔街基础设施,却仍被投资者低估

2025-09-16 07:40:57
收藏

以太坊重塑金融基础设施的潜力尚未被市场充分认知

SharpLink首席执行官约瑟夫·查隆与EigenLayer创始人斯里拉姆·卡南近日指出,当前投资者尚未充分认识到以太坊替代华尔街陈旧结算体系的变革潜力。在9月15日的行业对话中,曾主导贝莱德数字资产战略的查隆系统剖析了传统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缺陷。

传统金融体系的效率困局

现行金融基础设施存在三大痛点:长达24小时的结算周期、不可避免的交易对手风险,以及市场参与者被迫为隔夜融资提供抵押品。查隆强调:"当前生态存在严重准入壁垒,中介机构正从这些低效环节中攫取超额收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太坊的原子级结算能力可在数秒内完成交易,且彻底消除了交易对手风险。

下一代公共基础设施的雏形

查隆将以太坊定位为"具有突破性的新型公共基础设施",其意义堪比互联网早期发展阶段。他认为区块链技术将演变为金融系统和经济活动的通用结算层。以太坊的可编程特性实现了三大革新: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完成投资组合再平衡、分钟级的股息分配(替代传统数日流程)、以及全时段任意资产间的可组合交易。

这些技术特征为追求效率的机构投资者创造了"绝对竞争优势"。卡南进一步延伸了应用场景,将以太坊描述为"可验证信任的基础平台",其密码学验证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依赖机构背书的传统模式。

信任机制的范式转移

卡南特别指出,EigenLayer协议正在扩展以太坊基础层的应用边界。"可验证性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础要件",他举例说明了该技术在AI智能体验证、预测市场以及无需人工监督的自治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两位行业领袖都观察到机构投资者认知模式的转变。查隆分析称,与比特币"数字黄金"的简单叙事不同,以太坊需要更深入的基础设施教育,但机构一旦理解就会形成更强共识。2024年7月以太坊ETF的推出成为关键转折点,目前机构持仓规模已达到140-150亿美元。

随着staking和DeFi收益机制展现以太坊的生产性资产特征,查隆预测机构配置速度将超越当年比特币的积累周期。这种新型数字资产正在重新定义价值存储与资本效率的边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