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密货币监管政策解读
近年来,印度政府开始着手打击影子经济,这一举措源于其对税收流失的担忧。由于印度社会对现金的依赖程度较高,且未开立银行账户的人口比例较大,影子经济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此,印度政府采取了高面额纸币作废的激进措施。根据印度储备银行(RBI)的报告,99.3%的作废纸币已被存入银行,表明该政策可能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现金禁令到加密货币监管
尽管部分人士仍质疑现金禁令的效果,但自2016年实施该政策以来,印度当局已将监管目光转向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印度储备银行多次以潜在恐怖主义融资和洗钱风险为由,将数字资产列为监管对象,这一立场与全球多个金融监管机构不谋而合。
去年年中,一份流出的文件显示,任何参与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各类加密货币"销售、购买和发行"的个人或机构,可能面临长达十年的监禁和/或罚款。然而,这些严厉的监管措施似乎并未落地实施。事实上,印度储备银行已明确表示无意禁止民众持有比特币,这似乎否定了去年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文件内容。
印度明确加密货币立场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援引印度储备银行提交给最高法院的文件,该行并未正式禁止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文件明确指出:"首先,RBI并未在印度禁止虚拟货币(VCs)。RBI仅指示其监管的实体不得为从事或结算虚拟货币的个人或机构提供服务。"
文件进一步说明,与部分人士预期及此前流出的文件内容不同,印度储备银行采取的是"限制其监管实体参与可能带来声誉、财务以及其他法律和运营风险的活动"的策略。这表明加密货币交易所在印度仍面临严格限制或禁令。
中印监管政策对比
印度对比特币及其他数字资产的监管立场与中国颇为相似。中国曾是全球比特币产业的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公司比特大陆,集中了大量挖矿算力,并涌现出众多大型加密货币投资者。
然而,自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严厉打击数字资产交易,导致比特币兑人民币的公开交易量下降了99%。2019年,政府察觉到加密货币经济再度兴起,进一步加大了打击力度,迫使多家加密货币交易所关闭在中国的业务。
尽管交易禁令仍在实施,但中国某地方法院已裁定比特币在中国属于财产的一种形式,这意味着持有比特币是合法的,但交易行为则可能受到限制。这一监管模式与印度当前的立场存在诸多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