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实践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结合
在全球范围内,环保实践已成为政府政策目标的核心议题。随着联合国层面开始讨论构建更可持续世界的全球愿景,美国制造商SC Johnson正寻求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力量,进一步激励社会各界的参与。
与Plastic Bank的合作
根据SC Johnson的官方声明,这家生产Mr Muscle、Scrubbing Bubbles、Kiwi、Glade、Shout和Ziploc等全球知名清洁产品的制造商,计划与致力于减少海洋塑料污染的领先环保组织Plastic Bank展开合作。
报告指出,泰国、越南、中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这五个国家,贡献了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总量的55%以上。鉴于此,该项目将首先在印度尼西亚启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设8个塑料收集中心。
基于区块链的激励计划
该项目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加密货币奖励在区域中心投放塑料废弃物的个人。这种激励机制对参与者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这些代币可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此外,由于项目将得到区块链技术的支持,它有效降低了丢失或被盗的风险,确保每个中心都保持透明和可问责。
环保义务与激励机制的结合
SC Johnson指出,印度尼西亚有近28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因此这一激励计划有机会惠及广泛人群。2018年10月底,首座中心已在巴厘岛开业,预计到2019年5月,印度尼西亚的8个中心将全面投入运营。此后,计划将向周边亚洲国家扩展。
尽管项目将基于何种具体的区块链协议尚未确定,但报告表明,用户将能够通过定制的Plastic Bank移动应用程序访问其代币。
加密货币在重塑地球中的未来角色
这并非领先组织首次尝试通过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解决全球性问题。2017年5月,联合国宣布计划利用以太坊区块链,以优惠券的形式向约旦的难民分发食品配给。通过消除对实体现金的需求,这种方式大幅降低了援助物资落入不当之手的风险。
然而,也必须认识到,领先的加密货币项目同样需要承担其责任。由于工作量证明挖矿算法导致能源消耗呈指数级增长,仅比特币的电力需求就超过了159个国家。此外,鉴于大多数矿场位于中国,而中国在环境标准方面的声誉存在争议,许多人认为加密货币挖矿的高能耗特性与这一数字现象的根本目标背道而驰。
尽管如此,看到主要组织考虑使用加密货币以推动世界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仍令人耳目一新。尽管仍处于早期阶段,SC Johnson与Plastic Bank的合作将产生何种效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