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点迈向规模化:新加坡引领全球代币化金融浪潮
最初的受控试点项目如今正转向大规模、受监管的落地实施,全球主要金融机构纷纷加入这一变革。2022年启动的"守护者计划"为探索受监管框架下的去中心化金融和资产代币化奠定了基础。当前发展重点已超越实验阶段,公共区块链技术正推动金融机构将代币化金融直接整合至业务体系中。
基础设施加速行业转型
全球一层网络(GL1)等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速这一转型。截至2024年,汇丰银行、欧洲清算银行等重量级机构已跟随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等早期参与者的步伐,彰显新加坡对规模化发展代币化金融的坚定承诺。
守护者计划2025年扩容
今年在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主导下,守护者计划进入瞄准债务市场代币化的新阶段。8月5日,新加坡投资管理协会与英国投资协会宣布加入该计划,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边界。
代币化对投资者的核心价值
包含国债在内的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正通过提升流动性、可及性和收益率,增强新加坡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富兰克林邓普顿近期推出了新加坡金管局批准的首个面向全体投资者的代币化基金,最低参与门槛仅20美元。该产品提供更快的交易执行效率和更便捷的基金管理,标志着主流代币化投资的重要里程碑。
监管与技术协同演进
虽然监管障碍仍然存在,但"许可型DeFi"——即具备链上身份认证等合规特性的区块链金融方案——正在成为可行解决方案。分析师预测,到2033年代币化资产市场规模可能增长至19万亿美元。
支付与区块链互操作性进展
新加坡在支付领域的代币化也取得突破。作为亚洲最大外汇市场之一,该国正通过受监管的稳定币简化跨境交易流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2023年批准了Paxos和StraitsX的稳定币发行,实现更快速、低成本且透明的支付体验。
XRP账本等公链上的银行负债代币化方案,帮助机构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满足合规要求。Ripple首席技术官指出,XRP账本13年的运行历史及其不断增强的可编程性,为构建下一代具备互操作性的合规金融体系提供了蓝图。
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清晰的监管框架和广泛的机构参与,新加坡正稳步引领全球代币化金融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