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强稳定币监管力度
北京正加强对稳定币活动的管控,要求主要金融机构停止所有该类数字资产的推广活动。为遏制日益高涨的市场热潮及潜在投机风险,监管部门已下令券商、智库及研究机构取消稳定币研讨会并停止发布相关内容。
监管要点
• 中国升级稳定币打击力度以防范欺诈与投机风险
• 香港建立稳定币监管框架,定位数字金融枢纽
• 中国力推数字人民币发展,美国扶持受监管的美元稳定币
热潮下的监管重拳
上月末发布的监管指令标志着中国对加密货币(尤其是美元锚定代币)的审慎态度升级。该举措反映出当局对欺诈行为、非法集资及散户投机狂热的担忧正在加剧。
深圳监管部门近期就伪装成稳定币投资的骗局发布公开警示,这仅是国内对此类加密工具担忧加剧的缩影。据相关数据显示,尽管内地明令禁止加密货币相关交易,但场外交易市场仍保持活跃,预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场外交易规模将达750亿美元。
除欺诈风险外,监管机构还担忧散户投资者的从众行为。鉴于多数消费者对数字资产认知有限,当局担心投机热潮可能引发大规模金融动荡,因此正采取预防性措施在风险蔓延前限制市场参与。
香港探索特色路径
当内地加强管控之际,香港正朝相反方向推进。这座特别行政区近期出台稳定币发行商监管法规,已吸引众多内地企业关注。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拥有构建独立监管体系的自主权,正逐渐成为大中华经济圈内数字金融创新的试验田。这种监管差异具有深意——北京似乎将香港同时视为数字资产试验的沙盒与风险防控的防火墙。
中国人民银行则持续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发展,近期在上海成立国际运营中心以促进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
全球监管格局分化
与美国通过立法接纳受监管稳定币的路径不同,中国更倾向于通过正规渠道引导审慎探索,同时严厉打击未经许可的金融活动。这种差异体现了两国在数字资产领域的战略分野。